释然 发表于 昨天 14:56

市委书记在2025年乡镇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各位父老乡亲:大家上午好!昨天,我利用一天时间,在*镇走了走、看了看,和咱们的村组干部、党员代表、村民朋友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心里感到很高兴,也很有收获。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就是想听听大家的心里话,和同志们一起,共同谋划*镇下一步的发展大计。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都很好,既讲了成绩,也谈了问题,提出了很多有见地、接地气的意见建议,这充分说明我们*镇的干部群众,是想干事、能干事、也一定能干成事的。*镇山好水好人更好,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这里有石榴、芒果、油橄榄等特色产业,建成了州级的芒果产业园,还在创建州级稻蔬园区和省级油橄榄基地,这些都是我们发展的宝贵家底。这次调研,我看到了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不断完善,看到了土坯房改造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看到了大家眼里那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下面,结合昨天的调研情况和大家的发言,我谈四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一、聚焦产业兴旺,在“特”字上做文章,打响*品牌。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镇的产业基础是好的,但要实现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跨越,必须在“特色”和“品牌”上狠下功夫。(一)要在品质提升上锻造核心竞争力。当前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得种,而是种得好不好的问题。我昨天强调,要严控种植规模,这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高质量发展。我们不能再走盲目扩张、以量取胜的老路,要把重心转移到品种改良和品质提升上来。我们的石榴、芒果,能不能引进更优质的品种我们的油橄榄,能不能在提炼技术上再上一个台阶这些都需要我们用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去钻研。要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把最新的技术、最好的品种引进来,应用到田间地头。我们的“会理石榴”已经是“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是我们巨大的无形资产。我们必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这个品牌,从田间管理、采摘标准到分拣包装,全链条加强品控,绝不能让一粒坏果砸了我们自己的金字招牌。(二)要在品牌营销上拓展广阔新天地。好产品也要勤吆喝。我了解到,咱们*镇的油橄榄园区通过“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了*橄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精深加工,还通过淘宝、拼多多等平台搞电商销售,去年电商销售收入占比达到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这说明我们的干部群众思想活、路子宽。下一步,我们不仅要继续做大线上销售,更要探索多元化的销售模式。我看有些地方,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搞农产品直销中心、合作超市连锁店,实现了快速分销。我们也可以借鉴。同时,要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把我们的石榴园、芒果林、油橄榄基地打造成集旅游、休闲、观光和商贸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区,让游客走进来,把产品带出去。(三)要在节庆活动上激活乡村文化魅力。农民丰收节,是农民的节日,更是我们展示成果、促进销售、凝聚人心的好平台。今年的丰收节一定要精心策划,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坚持“农民主体、下沉基层”的原则,多听听农民想看什么、想玩什么,让农民真正当主角、唱大戏。活动设计上,要充分融入*的本土文化,特别是我们这里独特的彝族文化元素。我看有些地方在主会场选址上,就会优先考虑那些具有浓郁历史文化底蕴和原生态风貌的村落。我们的丰收节主会场,能不能就设在最有代表性的石榴产业园里能不能把彝族的歌舞、刺绣、漆器等非遗技艺融入到活动中,搞一场有看头、有玩头、有买头的乡村嘉年华要把丰收节打造成一个宣传*、推介*的“大卖场”,让节日的“含金量”实实在在地体现在老百姓的钱袋子里。二、聚焦宜居宜业,在“实”字上见真章,绘就和美乡村画卷。乡村建设,是为了农民,必须依靠农民。我们要坚持办实事、求实效,把一件件民生工程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一)以民生为导向,筑牢土坯房改造的质量根基。土坯房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直接关系群众居住安全与生活品质,必须以“啃硬骨头”的决心抓紧抓实。当前改造工作虽稳步推进,但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挑战,需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按时完成既定目标。尤为关键的是,改造不能沦为简单的“推倒重建”,要坚守“风貌协调”原则——杜绝“千村一面”的兵营式建筑,保留乡村原始肌理与乡土气息。在规划中优先选用本土树种绿化,让新居与山水相融,留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韵味。资金与质量是土坯房改造的“双生命线”。要吃透用足上级政策,主动对接省级50%的贷款风险补贴与贴息补助,争取市级配套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建立“专款专用”监管机制,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质量把控上,需制定涵盖房屋结构、内外粉刷、门面风格的详细标准,严格执行“乡镇初验、县级终验”程序,对不合格项目坚决返工,杜绝“人情验收”,让群众住上真正的“安全房”“放心房”。同时,加大对边远地区和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通过兜底保障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二)以实效为目标,加快“点亮乡村”行动的落地见效。“点亮乡村”行动绝非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提升群众幸福感的民心工程,既要照亮乡村夜景,更要守护夜间出行安全、丰富群众夜生活。推进过程中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避免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实效。要结合村庄布局、人口密度、道路走向等实际情况,在村口、主干道、公共活动场所等关键节点精准布点,确保灯光覆盖既无盲区又不浪费。选用节能耐用的照明设备,降低后期维护成本,让每一盏灯都能长期发挥作用。“点亮乡村”更要“点亮民心”。要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在灯具选型、安装位置等环节广泛征求村民意见,让工程真正贴合群众需求。针对老年人、儿童等重点群体,在聚居区、学校周边适当提高照明亮度,增设应急照明装置。同步完善管护机制,明确村级专人负责日常检修,确保“坏灯及时修、灭灯及时亮”。通过一盏盏明灯照亮村村寨寨,不仅消除夜间出行隐患,更能带动乡村夜市、文化活动等夜间经济发展,让群众在细微处感受生活变化,提升获得感与归属感。(三)以协同为保障,构建乡村建设的长效推进机制。无论是土坯房改造还是“点亮乡村”行动,都需打破部门壁垒,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推进格局。市级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政策指导与资源整合,为乡镇提供技术支持与资金倾斜;乡镇要履行主体责任,细化实施方案,倒排工期抓落实;村级要做好群众动员与矛盾协调,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用地协调、资金短缺等问题,避免因环节卡顿影响整体进度。长效管理是巩固成果的关键。土坯房改造后,要同步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垃圾收集点、污水处理设施,防止“重建设、轻管理”。“点亮乡村”行动要将管护经费纳入村级财政预算,探索“村民自筹+政府补贴”的资金保障模式,确保照明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同时,将两项工程的实施效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通过群众满意度测评、实地督查等方式,倒逼责任落实。只有构建起“建设—管理—维护”的全链条机制,才能让民生工程真正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持续释放惠民红利。三、聚焦乡风文明,在“治”字上求长效,涵养善治善成新风尚。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一个地方发展得好不好,不仅要看经济指标,更要看社会风气。(一)要激活基层组织的“神经末梢”。我们的党群服务中心建得很好,但绝不能出现“重建设轻使用”的现象。要真正把阵地用起来、盘活它。可以多组织一些技能培训、文化惠民、体育比赛等活动,把群众吸引过来、凝聚起来,让服务中心成为党员之家、群众之家。村两委干部是我们的“主心骨”,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多用“土办法”“笨办法”,多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要用村规民约“管”出新风正气。聚众赌博、滥办酒席、高价彩礼这些陈规陋习,是侵蚀乡风文明的“毒瘤”,群众对此深恶痛痛绝。光靠说教是不够的,必须用制度来约束。要发动群众,修订完善接地气、能管用、大家认同的村规民约,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得好怎么奖、做得不好怎么罚。通过红白理事会等组织,把规矩立起来、严起来,让文明新风尚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三)要把乡风文明与文化传承结合起来。我们要深入挖掘*的文化底蕴,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彝族的传统美德、家风家训,融入到乡风文明建设中去,让文化的力量浸润人心。即将到来的农民丰收节,就是一个绝佳的载体,我们可以在活动中表彰“好媳妇”“好公婆”“文明家庭”,用身边的榜样引领风尚,让崇德向善、守望相助成为*最美的风景。四、聚焦安全底线,在“防”字上绷紧弦,筑牢生命财产安全堤坝。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当前正值主汛期,防汛减灾工作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安全问题,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麻痹和侥幸。(一)隐患排查必须万无一失。要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危险区、低洼地带、塘库堤坝等所有风险区域,进行地毯式、拉网式再排查、再梳理,确保不漏一处、不留死角。巡查要常态化、制度化,责任要明确到人、落实到岗。(二)应急准备必须万全充分。应急预案不能只是墙上挂挂、纸上画画,要结合实际情况反复推演,确保科学管用。应急抢险队伍要随时待命,各类防汛物资要备足备齐,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三)预警转移必须坚决果断。预警信息要第一时间通过广播、微信、敲锣打鼓等各种有效方式,确保通知到户、不漏一人。一旦出现险情,要严格按照“提前避让、预防避让、主动避让”的原则,坚决果断地组织群众转移,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绝不能因为犹豫不决而错失良机。同时,要做好塘库的安全蓄水工作,既要防汛,也要兼顾后续的抗旱和生产用水需求。同志们,父老乡亲们!擘画*新蓝图,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镇的发展,做大家最坚实的后盾。希望*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鼓足“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干劲拼劲,把我们今天共同谋划的美好蓝图,一步一个脚印地变为现实。我相信,有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有全镇人民的辛勤奋斗,*镇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大家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谢谢大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市委书记在2025年乡镇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