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然 发表于 6 小时前

书记在2025年全市年轻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以“面对面”的方式召开全市年轻干部座谈会,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年轻干部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也是立足*市现代化建设全局、着眼干部队伍长远发展的关键举措。刚才,听了*位同志的发言,我很受触动——有的扎根乡村一线,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有的深耕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技术攻关;有的在基层治理中创新“微网格”模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大家用青春的奋斗、务实的担当,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向全市广大年轻干部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在各条战线默默奉献的青年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当前,*正处于“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谋划开篇的关键期,也是推进“制造强市”“数字赋能”“共同富裕”三大战略的攻坚期。全市GDP突破8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2%、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8:1的背后,是一代代*干部接续奋斗的成果;而面对产业升级“卡脖子”、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人口老龄化加速等挑战,更需要年轻干部扛起“接力棒”。可以说,*的未来,系于你们的成长;*的精彩,需要你们来书写!下面,结合*发展实际,我提四点希望,与大家共勉。一、把“忠诚”刻进灵魂,做政治过硬的“明白人”政治过硬是年轻干部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牢记,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近年来,市委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乡村振兴等一线考察干部时发现,绝大多数年轻干部政治立场坚定,但也有个别同志存在“重业务轻政治”倾向,把理论学习当任务、当形式。希望大家始终把政治能力作为“第一能力”,在学思践悟中筑牢信仰之基。(一)要学深悟透“国之大者”。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终身必修课”,结合主题教育常态化要求,原原本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特别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比如2023年总书记考察山东时强调的“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展现更大作为”)。市委组织部今年将推出“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每月举办“书记讲党课”“青年说·理论沙龙”,希望大家主动参与,真正把“两个维护”融入血脉、见诸行动。(二)要在大事难事中检验忠诚。政治忠诚不是空喊口号,而是体现在关键时刻的担当上。去年台风“*”来袭时,*县90后乡镇干部小李连续72小时坚守堤坝,带领群众转移避险,用行动诠释了“关键时刻站得出来”;今年初,*区年轻干部小张在处理某企业欠薪事件中,连夜协调人社、司法等部门,3天内为200余名工人追回工资400余万元,这就是“把群众事当政治任务办”的生动实践。希望大家主动到信访维稳、应急处突等一线“挑重担”,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在风险挑战面前敢于斗争。(三)要严守政治纪律规矩。纪律是“护身符”,不是“紧箍咒”。近年来,全国通报的“90后”“95后”干部违纪违法案例警示我们:“早节”失守,人生就会“翻船”。大家要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法规作为“案头书”,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坚决抵制“圈子文化”“酒桌文化”。特别是在网络言论上,要严格遵守“三个决不允许”(决不允许发表不当言论、决不允许传播不实信息、决不允许参与非法活动),始终做政治上的“老实人”。二、把“本领”练到极致,做可堪大用的“实干家”年轻干部最大的优势是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但最大的短板往往是缺乏实践锻炼、解决复杂问题的经验不足。市委组织部2024年调研显示,全市35岁以下干部中,63%认为“处理复杂矛盾能力”需要提升,41%反映“政策运用水平”有待加强。这提醒我们:能力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自然提升,必须通过“学”与“干”的双轮驱动,把“潜力”转化为“实力”。(一)要在“学政策、懂业务”中成为“行家里手”。现在的工作,越来越需要“专业思维”和“政策精准度”。比如,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需要熟悉《浙江省制造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办法》;抓乡村振兴,要掌握“土地流转”“集体产权改革”等政策;做群众工作,要会用“枫桥经验”“积分制管理”等方法。去年,市发改委“90后”干部小陈参与编制《*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他用3个月时间系统学习国家、省、市相关政策20余份,梳理出12项重点任务,最终规划得到省发改委高度肯定。这说明,“钻进去”学政策,“跳出来”用政策,才能避免“瞎指挥”“乱作为”。希望大家建立“政策学习清单”,对分管领域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做到“一口清”“问不倒”。(二)要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锤炼“硬核本领”。实践是最好的“练兵场”。市委今年将实施“青蓝接力”计划,选派200名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等一线“蹲苗”,就是要让大家在“热锅上的蚂蚁”式锻炼中强筋壮骨。比如,到开发区跟岗的同志,要学会“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的技巧;到乡镇任职的同志,要掌握“党建+产业+治理”的系统方法;到信访局锻炼的同志,要提升“法理情融合”化解矛盾的能力。去年,从市直机关选派到*镇任副镇长的小王,面对该镇化工企业环保整改难题,白天跑企业、晚上查资料,用2个月时间推动8家企业完成升级改造,既守住了生态红线,又稳定了就业岗位,这就是“在干中学、学中干”的典型。希望大家珍惜组织提供的平台,主动到艰苦环境中“墩苗”,在解决问题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三)要在“找差距、补短板”中实现“迭代升级”。年轻干部要有“归零心态”和“危机意识”,定期对自身能力进行“全面体检”。比如,对照“七种能力”“八项本领”,看看自己在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等方面还有哪些不足;对照先进典型(如“*市担当作为好干部”“乡村振兴带头人”),看看与榜样相比还有哪些差距;对照群众评价,看看在服务群众、解决问题中还有哪些短板。去年,市融媒体中心“95后”记者小吴,为提升新闻写作水平,主动向退休老编辑请教,每天摘抄1篇优秀稿件,半年时间写稿质量大幅提升,多篇作品被省级媒体转载。这种“自我加压、主动提升”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希望大家坚持“日省三身”,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三、把“担当”扛在肩上,做推动发展的“急先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当前,*正处于“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关键阶段,无论是推进“制造强市”战略(目标2027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还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需完成300个村的“共富工坊”建设),都需要年轻干部当“主攻手”“探路者”。(一)要在“破难题”中显担当。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解决问题是干部的使命。比如,在产业升级中,*经济开发区有12家传统制造企业面临“智能化改造”资金缺口,年轻干部可以主动对接金融机构,推动“技改贷”政策落地;在城乡提质中,*街道有5个“城中村”存在“飞线充电”安全隐患,年轻干部可以牵头制定“充电桩进小区”方案,联合消防、电力等部门攻坚;在民生补短中,针对“一老一小”服务需求,年轻干部可以探索“社区食堂+日间照料”“托育驿站+家长课堂”等新模式。去年,市经信局年轻干部小刘牵头组建“企业服务专班”,为15家重点企业解决用工、物流等问题27个,推动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8%,这就是“问题导向、破题攻坚”的典范。希望大家主动“找问题”“啃硬骨头”,在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中打开工作局面。(二)要在“创亮点”中展作为。创新是年轻干部的“天然优势”。*作为“民营经济大市”,市场活力强、创新氛围浓,为年轻干部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比如,在数字化改革中,*区年轻干部团队开发“企业码·*专区”,集成政策兑现、诉求响应等12项功能,企业办事效率提升60%;在基层治理中,*镇“90后”团委书记小张创新“乡贤议事+积分奖励”机制,推动23个村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希望大家跳出“按部就班”的思维定式,敢于突破“惯例”“先例”,在优化营商环境、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等领域推出更多“*经验”“*样板”。(三)要在“打基础”中见格局。有些工作周期长、见效慢,但利在长远。比如,发展乡村产业需要培育特色品牌,可能3—5年才能见到效益;推进生态治理需要持续投入,短期内难有“显绩”。去年,*县农业农村局年轻干部小周扎根*村5年,带领村民发展高山云雾茶产业,从改良品种、申请地理标志到对接电商平台,今年村集体收入突破20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8000元。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正是年轻干部需要传承的品格。希望大家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少图“短平快、显政绩”的功,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抓到底。四、把“情怀”融入血脉,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年轻干部离群众越近,群众就把你看得越重。我在基层调研时发现,有的同志“机关味”浓、“泥土味”淡,下村调研“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与群众交流“说官话、打官腔”。这种现象必须坚决纠正。(一)要“身入”更要“心入”。群众的“急难愁盼”,往往藏在田埂边、灶头前、屋檐下。希望大家多到“没有路的地方”走一走,比如到*镇的地质灾害点、*村的集体经济薄弱村、*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现场,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喝一壶茶中,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去年,市住建局年轻干部小徐负责老旧小区改造,他利用周末时间走访120户居民,收集“加装电梯”“停车位规划”等建议37条,最终改造方案满意度达98%,这就是“把群众需求当‘第一信号’”的生动实践。(二)要“办实事”更要“办好事”。为群众服务,关键是要“把事办到心坎上”。比如,针对农村“空心化”问题,*乡年轻干部小陈推动“乡贤回归+大学生创业”计划,引进3个农业项目,带动12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针对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社区“95后”社工小杨开设“手机课堂”,教会200余名老人使用健康码、视频通话,被群众称为“贴心小杨”。希望大家多从群众视角想问题,少搞“花架子”“形象工程”,用“脚下的泥土”换得“群众的口碑”。(三)要“暖人心”更要“聚人心”。群众工作不仅是“解决问题”,更是“凝聚人心”。*作为革命老区,红色基因深厚,年轻干部要善于用“红色资源”架起党群“连心桥”。比如,*村年轻党支部书记小吴带领党员组建“红色代办队”,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代买药品、代办手续,被群众称为“新时代的红小鬼”;*社区年轻干部小张依托“红色驿站”,组织“银龄互助”“亲子课堂”等活动,让社区从“陌生人社会”变成“熟人朋友圈”。希望大家把群众当“家人”,用真心换真情,让党的温暖直抵群众心田。同志们,“青年者,国家之魂。”市委将始终把年轻干部培养作为“一号工程”,坚持“选、育、管、用”全链条发力:在“选”上,打破“隐性台阶”,对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大胆用、及时用”;在“育”上,实施“青蓝工程”“实践墩苗计划”,让大家在关键岗位经风雨、长才干;在“管”上,坚持“严管厚爱”,既用纪律“划红线”,又用容错“鼓干劲”;在“用”上,建立“业绩档案”,让“干得好的有平台、干得实的有奔头”。组织永远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最后,我想用三句话与大家共勉:“青春不是年龄,而是心态。”愿你们永远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成长没有捷径,只有沉淀。”愿你们在扎根基层中积累经验,在服务群众中厚植情怀;“未来属于奋斗者,胜利属于实干家。”愿你们以“今日之我”胜“昨日之我”,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同志们,*的未来,看你们的!谢谢大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记在2025年全市年轻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