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然 发表于 昨天 15:10

县优秀年轻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近年来,*县广大年轻干部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投身“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文化强县”实践,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一线勇挑重担、创新作为,涌现出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扎实的优秀代表。*,男,1992年5月出生,中00员,大学本科学历,2015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县委办公室综合科科长。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以“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的严谨态度扎根办公室岗位,从一名初出茅庐的“笔杆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多面手”,用青春汗水书写着新时代党办人的责任与担当。2023年以来,牵头或参与起草县委全会报告、县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32篇,协调推进重点督查事项47项,参与筹备全县性会议活动68场,推动解决基层反映的文风会风问题12个,相关经验在全市党委办公室系统会议上作交流发言,2024年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一、以笔为犁耕文田,在字里行间厚植为民情怀“文秘工作不是‘文字游戏’,而是要把党的政策‘翻译’成群众听得懂的‘土话’,把基层的声音‘提炼’成决策需要的‘干货’。”这是*常挂在嘴边的话。2023年初,县委部署开展“大兴调查研究”专项行动,他主动请缨牵头起草《关于在全县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为确保方案既接“天线”又接地气,他利用2个月时间,跟随县委领导深入12个乡镇(街道)、23个村(社区)调研,蹲点记录了5本、近8万字的民情日记——在*镇*村,他听到老支书说“现在政策好,但有些文件像‘天书’,我们看了直挠头”;在*社区,网格员反映“报表多、台账多,占用了太多走家串户的时间”。这些鲜活的素材让他意识到:文风改进不能停留在“删繁就简”的表面,更要聚焦“实用管用”的本质。最终形成的实施方案中,他创新提出“三个转变”要求:文件起草从“政策解读型”向“操作指导型”转变,配套制定《县委文件“口语化”表述指引》;调研方式从“会议室座谈”向“田间地头问计”转变,明确“每个调研组至少走访10户普通群众”;督查考核从“留痕管理”向“实效评估”转变,推行“群众满意度”一票否决制。方案印发后,基层干部普遍反映“文件薄了、会议短了、干工作的时间多了”。2024年,他参与起草的《*县关于推动移风易俗的实施方案》中,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问题,没有简单照搬上级文件,而是结合本地传统习俗,提出“红白理事会‘三限’标准”(限人数、限标准、限天数),用“村规民约”替代“行政命令”,相关做法被《*日报》专题报道。在文字关前,他始终坚持“三核对”工作法:政策依据核对中央和省市最新文件,数据案例核对统计部门和基层实报,表述规范核对《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2024年县委全会报告起草期间,为核实“全县森林覆盖率”数据,他翻遍近10年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现不同年份因统计口径调整存在0.3%的差异,专门到县林业局核实原始台账,最终采用最新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小*改稿子就像绣花,连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反复推敲。”县委办分管文字工作的副主任*感慨道,“但他改的不是‘字’,是把县委的决策部署与群众的所思所盼‘缝’在一起。”二、以智为翼强统筹,在千头万绪中锤炼过硬本领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白加黑”“五加二”是常态,但*总能把“乱麻”理成“线团”。他牵头建立“三张清单”工作法:每日梳理“任务清单”,按“紧急程度+重要程度”标注ABCD四类事项;每周汇总“进度清单”,对滞后事项及时预警提醒;每月复盘“成效清单”,分析问题短板、优化工作流程。2024年防汛抗旱关键期,他同时承担着信息报送、会议协调、应急值守等5项重点任务,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办公桌上摆着3个充电宝。7月22日凌晨3点,接到县气象局“强降雨橙色预警”后,他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协调水利、应急、交通等部门召开视频调度会,通过“智慧应急”平台实时监控12个地质灾害点;另一方面,连夜起草《关于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将预警信息精准推送至217个村(社区)网格群。从凌晨3点到上午10点,他只休息了20分钟,却确保了全县10小时内转移群众3200余人,实现“零伤亡”目标。事后,一位老领导拍着他的肩膀说:“小*这‘统筹经’念得好,把‘紧急事’办成了‘安心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他主动跳出“文秘舒适圈”,探索“文秘+业务”双提升模式。2023年,他牵头组建“县委办青年研学小组”,每月开展“政策沙龙”,围绕“乡村振兴政策落地难点”“优化营商环境痛点”等主题开展研讨,形成《关于*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调研与思考》《基层减负“痛点”问题清单》等12篇调研成果,其中8篇被纳入县委决策参考。2024年,针对基层反映的“督查检查过多过频”问题,他带领小组深入15个部门、10个乡镇蹲点调研,发现部分单位存在“重留痕轻实效”“同一事项重复督查”等问题,提出“督查事项准入制”“结果共享平台”等6条整改建议,推动全县督查事项压减40%,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在协调各方时,他始终秉持“将心比心”的工作理念。2024年筹备全县乡村振兴现场会期间,某乡镇因道路施工导致观摩路线受阻,乡镇主要领导急得团团转。他得知情况后,一边协调交通部门调派大型机械连夜抢修,一边建议调整观摩顺序,将“产业园区”与“美丽宜居村庄”两个点位合并讲解,既保证了进度,又突出了“农旅融合”主题。现场会结束后,该乡镇党委书记发来短信:“小*不仅帮我们解决了问题,更教会了我们‘变被动为主动’的工作方法。”三、以心为灯照征程,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担当本色“办公室不是‘幕后部门’,而是‘前沿阵地’。”*始终把“服务领导、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3年,他在基层调研中发现,部分偏远村卫生室存在“药品短缺、医生流失”问题,随即整理了《关于我老秘网县村卫生室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提出“县乡医疗资源下沉”“定向培养乡村医生”等建议。县委主要领导批示后,他全程跟踪落实:协调县卫健局制定《村卫生室药品配送优化方案》,推动建立“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药品供应体系;参与起草《*县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实施办法》,与*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首批招录50名定向生。目前,全县村卫生室药品配备达标率从78%提升至95%,3名定向生已充实到最偏远的*乡卫生院。“看到村民不用再赶20公里路看病,我就觉得这份辛苦值了。”他在工作日志中写道。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他始终保持“冲在前”的姿态。2024年疫情防控转入“乙类乙管”阶段后,他主动承担起“政策解读+舆情引导”任务,连续7天加班到深夜,牵头制作《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政策明白卡》,用“一图读懂”“问答形式”解读重点措施;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响应机制”,指导网信部门及时回应群众关于“退烧药供应”“疫苗接种”等关切,相关做法被《*省政务信息》刊发。同事们说他“像个‘永动机’”,他却笑着说:“办公室工作就是要‘哪里需要哪里上’,如果连我们都退缩了,基层同志怎么办?”在服务群众方面,他坚持“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2023年以来,他累计下基层调研67次,走访群众1200余户,收集意见建议230余条。2024年春节前,他在*镇*村调研时,听到留守儿童小蕊说“想妈妈”,了解到该村有30多名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务工,常年不能回家。他立即协调县总工会、团县委开展“暖冬行动”,组织20名志愿者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策划“视频连线父母”“写一封家书”等活动。春节期间,小蕊通过视频看到妈妈时,哭着说:“妈妈,老师说您在外打工是为了我,我会学而不思则罔的!”这段视频被当地融媒体中心转发,阅读量超10万次。*镇妇联主席感慨:“小*不仅帮我们解决了实际问题,更让我们看到了‘文秘干部’的温度。”青春因奉献而厚重,事业因担当而精彩。从“笔杆子”到“多面手”,从“职场新人”到“业务骨干”,*同志用8年时间诠释了一名新时代年轻干部的成长密码:把“忠诚”刻进骨子里,把“务实”融入血脉中,把“担当”扛在肩膀上。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稿传递着政策温度;没有鲜花簇拥的时刻,却用一次次细致入微的服务温暖着基层人心;没有轰轰烈烈的宣传,却用一个个扎实的工作实绩践行着入党誓言。当前,*县正处于“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期,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像*这样的年轻干部,正是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青春的意义不在于“站在哪里”,而在于“为谁奋斗”;干部的价值不在于“职位高低”,而在于“贡献大小”。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年轻干部当以*为榜样,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在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在服务大局中长才干、壮筋骨,用奋斗的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答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县优秀年轻干部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