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务员头几年都会遇上这种困惑。2005年是我感觉最痛苦的一年,理想、现实纠缠,究竟取哪一头?是坚持不媚俗?还是适应环境?痛苦之后我选择了后者,同时调整好心态,洗去功利之心,尽自己最大能力做好工作,也不再计较得失。没有患得患失之心,反而因此从工作中收获到了满足感和成就感。
& J* x; y2 b; l9 T, q , h2 G4 n. a7 `
因为在整整一年时间的思考过程中,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无欲则刚。机关工作虽然勾心斗角很厉害,但如果你没有真本事,又总是遇事想着怎么投机取巧,不仅心累,在左右权衡的过程中往往还会错失机会。那不如怀一颗平常心,先把自己做好。
& d8 a0 o( O( D+ v 6 J( B# Q5 E0 z! Z% a
机会只会垂青于一部分投机份子,还会垂青一部分实干的人,实干比钻营要累,但积累下的经验和业绩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这个就是资本、是无形的财富。' k0 I! f$ ~. O4 R! ~, S
1 b, {' ?3 ?! Q. K
以前当新人时我也是比别人做得多,错得自然也多,还有很多的闲人在旁边等着挑错,那是很难受的。为此也闹了几年情绪,遇事就躲,但就这几年,我没有一点进步,业务能力没有因此提高,因为躲事领导对我还有看法。在我调整好之后,知道该我做的事情既然躲不过,牢骚发得再多事情最后还得做,那就不如怀着敬业之心尽自己努力做好工作,别人不愿意做的我去做,别人做不好的我能做好,而且毫无怨言。
; F c2 Q6 s0 R" P/ y% V
, M8 P, a) N/ `2 s 随着对工作越来越熟悉,出错的机会越来越少,处理问题能力越来越强,看事情的眼光和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工作中也逐渐积聚起人脉(当然也都些实干的人),就这样从一个单纯做“苦活”的人慢慢转向为领导出谋划策的人。7 b7 T0 i, N; ~
成熟需要过程。对大多数公务员而言,三两年内很难真正锻炼成材,因为全局观念、危机处理意识、上下关系平衡必须依靠实践才能积累经验,这个没多少捷径可走,只有实干+思考,并且逐渐培养出全局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 L+ L4 v( {6 V6 N& Q) P- V
7 i- X; n6 `% G' H- z' ~& j 在多做事的过程当中,不要怕出错、更不要怕别人挑错,因为犯过一次错误之后下一次你就不会再出这种漏子。工作中还会接触到更多的人,比如我们设区市这一级的就要接触到省厅业务处室、县局的领导或具体办事人员。对上,你能按他们的要求做好,周围的人再怎么挑剔你、为难你,上面对你形成的好印象不会受多少影响,办得出色你还能进入省厅领导的视野;对下,尽自己能力协助县里做好工作,多出主意,县里的人对你形成的印象也不会差,这样通过工作能逐渐建立起工作友谊,并且彼此信任。
. q& l+ [. Q5 x/ X' m
& f+ @1 u( l& w( l; @ n; A) c 人是讲感情的,省厅的处长们、县局的局长们因为对你形成了良好印象(要注意,他们不会受你的同事关系和谐不和谐的影响),机会成熟时,并不需要你自己要求,在适当的机会他们会在局座面前流露出对你的认同和欣赏,这个可以严重影响领导对你的印象分。至少我从中受益匪浅,因此深有体会。; [5 H! u1 V% t$ H& N9 B
4 C: y& r$ U% }! x- H 在我没有任何权利欲望怀着一颗平常心认真做事的几年中,我的职务一升再升,现在是办公室主任兼一个业务科室的科长,当年挑剔我的老资格们、故意为难我的科长们,已经很难动摇我在单位的骨干位置。局长、局副们要做什么决定或者推行有些难度的工作,一定会先征求我的意见,因为我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比其他科长们多,他们也没有我这么熟悉上上下下的关系,给领导提出的建议基本都会被采纳,甚至能够影响领导决策。对此,我没有娇骄之气,仍然和以前一样。
. K0 L8 X% |+ l+ } 2 P8 [: L3 I$ ?) Y1 M9 J& B
工作中难免会得罪人,比如我们局的一个科长,过去我是他手下的科员,他从来没有教过我应该怎么去做事,出了差错也从来不承担责任都是一推给我,我没少为他背过黑锅。老局长退二线后,新任局长与他是昔日同窗,受他影响刚来时对我印象并不好,分派给我的都是苦活累活。因为我已调整好心态,抱怨也还得我干,那就不如微笑完成。那一年我几乎天天加班,保证工作都按要求及时完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汇报过程中都给局座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而该科长因为心理不平衡,在需要科室协助时多不配合,这种做人上的“小”最终影响了他自己。第一年推荐后备干部推荐的是他,优秀党员评的他,同事替我抱不平,我一笑置之不予置评。领导的个人交情是个人交情,最终他还要看谁能帮他办事、谁能为他办成事。第二年,局面就不一样了,这个不再多说。
6 F, A. x( x1 V (这篇文章倒是转载的,不过内容确实不错,希望可以给朋友们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