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政公文中,表彰类公文包括嘉奖令、表彰性决定和表彰性通报三个文种类型。虽然文种不同,但写作内容、功能用途相同,所以写作模式也基本相同。凡表彰类公文,开头一般都要写清表彰对象的先进事迹并予以适当评价,然后用目的句引出表彰决定,最后结尾以“希望、号召”的形式写发文机关对受表彰者和其他机关及相关人员的要求,以使表彰能起到激励、教育作用。这种写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段式思路结构,即“概述先进事迹——表彰决定——希望与号召”。其中,“先进事迹”是表彰的事实依据,首先应该交代清楚;“表彰决定”是全文主旨所在,居中而统摄两端;“希望与号召”既是表彰的影响,也是发文机关的行文目的所在。三个部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路结构。无论什么文种类型,只要是表彰性的内容,就都应循着这样的思路去写。这就是表彰类公文写作的基本模式。" W- l+ _& F+ C: o+ n
4 Q/ x7 K% m9 x2 U 但现实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公文写作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化,才能适应现实需要,不能过于机械、僵硬、死板。所以,写表彰类公文可以在基本写作模式的基础上作一些局部变化,以适应不同情况的需要。这样就形成了表彰类公文写作模式的变化形式。根据笔者的分析、归纳、概括,表彰类公文写作模式的变化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V/ R, n' _" a4 E9 `
$ }1 O$ w1 a% I" u 一、开头“概述先进事迹”部分的变化形式. Q" f8 N" u! R( | C
! I$ G5 {3 I' T# ~
开头概述表彰对象的先进事迹,说明表彰的事实依据,是表彰类公文开头的基本模式。说它是“基本模式”,是因为这种写法最适合人们的思维逻辑,易于理解和接受,而且在表彰类公文中所占比例最大,但它并不是表彰类公文开头的唯一写法。一般来讲,这种写法只适合于被表彰者是先进典型,其事迹、成就比较突出,社会影响面较大的情况。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就不能盲目套用。例如下文:
2 ]5 f' [% ~0 G) L, `' X# D
. h# R1 ^$ Q- i8 w2 e9 r6 l; v 关于表彰2006年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的决定% b3 s3 Z4 N( i
. I" u: ?) J+ i% K6 Y! e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协会并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a; Y) J( G, X/ R# e
0 P) ]* j0 M/ } 乡镇卫生院是我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为了推动乡镇卫生院的改革与发展,表彰基层卫生管理人员中的先进人物,经卫生部批准,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乡镇卫生院院长的评优表彰活动。经过自下而上层层选拔、推荐,经过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组织相关领导和专家评议、审定,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决定,对苏××等126位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表彰,授予“2006年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荣誉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牌。- z7 [% o; q4 B+ o
6 p2 Q' Q) e: F5 Y 受表彰的同志,是全国数万所乡镇卫生院中的优秀管理者。他们长期立足农村,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为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成绩和经验。他们是广大基层卫生人员学习的榜样。希望受表彰的同志,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再立新功。希望广大农村卫生工作者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忠诚服务,无私奉献,为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X2 M' u3 O' Z5 U1 v4 f& Q
7 v4 }1 r0 F3 K4 J' [- J
附件:2006年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名单
2 k& A+ t0 n! [3 x; T6 E: S! p! e$ ?* c) U3 ?
中国农村卫生协会* ~1 {3 |/ o f- s) c2 _
9 H7 @1 H2 k9 ?5 A3 U; ?0 C 二〇〇六年×月×日
4 q# b( T# u! W7 V' J: X
- N$ W& Q" z& Y$ q/ ~ 显然,这篇表彰决定开头写的并不是被表彰者的先进事迹,而是评优活动的评选、推荐过程。这种写法虽然数量不及前一种多,但也常见于基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制发的表彰类公文中,也是人们认可的一种写法。为什么会有这种写法?笔者认为主要与表彰对象的不同情况有关。如果被表彰者是通过常规性的评优活动评选、推荐出来的,其本身的先进事迹、成就相对来说并不是特别突出,就适合于采用这种写法。这样写,既可以避开写作难点,同时,因为交代了评选的严格程序,也能让读者信服。所以,这样写也是可取的。这是事实依据的另一种写法。 \( \& T, L) K
变化形式二:上述两种写法也可以综合运用,既写先进事迹也写评选过程。如下文:
7 G) w3 l: R& {+ H5 i2 ^% T) ~, Y/ A, T+ I
关于表彰我校2006年青年教师授课大赛获奖者的决定( I9 r' `, u$ M: }
, D1 B( h5 N, U5 G学校各单位、部门: a1 g( Q3 A4 E
' E2 v3 A" E6 y$ ?- K, |5 P 近年来一大批青年教师走上教学讲台,他们勤奋工作,钻研教法,爱岗敬业,积极创新,特别在教学方法上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为了营造崇教厚德的良好氛围,构建交流切磋授课技巧的平台,弘扬爱岗敬业、钻研业务的良好风尚,我校举行了2006年青年教师授课比赛。经过近半年的多轮竞赛,最终决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10名(见附件)。为了表彰先进,推进教学评建创优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决定对获奖教师予以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 q4 V) K! r3 c4 A% N
6 {- F" w' y7 n7 }- T. u 希望获奖者再接再厉,戒骄戒躁,争取更大的成绩。号召广大教师学习他们严谨治学、积极创新、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共同把学校的教学工作推上新台阶。5 ~" Y* f. A1 c
2 R- M& W0 @' l0 O# e 附件:× ×大学2006年青年教师授课大赛获奖者名单
7 [/ U# f2 s+ V3 _* V+ Y
+ `+ p4 I% S5 Y- X × × × 大学
# W: M8 M- R5 u! K. c& f: h 二〇〇七年×月×日
' i7 C& V, S: U( n7 ~! W
# i1 M2 s( Q0 ~ 此文开头第一句写的是先进事迹,后面接着又写了比赛评奖过程,二者合构为表彰的“事实依据”。这是不同于前两种写法的第三种写法。但这种写法中的“先进事迹”不是表彰对象的个性材料,而是某一类群体的事迹材料。所以,写得比较概括。这种写法也适用于竞赛、评优等评选活动推选出的先进人物或集体的表彰。
1 T4 U, H R% Y. r, Z
/ s! J, {. C3 c' M i4 z: w2 `
2 r/ h Q2 ?( V! K 二、中间“表彰决定”部分的变化形式
( j( t" C" z' j- B: B3 j1 c6 J, |* Y" B+ ]0 T
开头交代完表彰的事实依据后,接着在中间部分就要写表彰决定。表彰决定一般都是用“为了……”或“为……”目的句的形式引出,要写清什么机关决定,给予什么先进人物或集体以什么名目的表彰和奖励。写这部分要注意两点变化:
/ X. m3 n, R; l
/ k& ^* [, A1 G- M( c* H" e. I (一)表彰形式的多样性。上级机关表彰先进人物或集体,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授予荣; q2 k. G% R, |- p) t U$ Q9 m9 a
5 T' e0 l# q' h* W4 W* W 誉称号(颁发证书和奖牌),二是给予财物奖励,三是通报表彰。其中,“授予荣誉称号”和“通报表彰”可以单独使用,而“财物奖励”只能与另外两种形式配合使用。如此,则可有多种表彰形式供选择。例如,前面第一篇例文采用的表彰形式是“授予荣誉称号”,第二篇是“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荣誉称号+财物奖励)。
# B9 S$ k7 Z, O5 ]3 `
, ~2 Y' n! T* h; ]9 L6 g; e- X (二)表彰对象名单的处理方式。
: E* c" z& B! ^5 Y/ R1 G' m7 C4 n/ B7 M) m& r! y8 n/ Q8 `
对表彰对象名单可以有两种处理方式:表彰对象的人数或机关单位的数量较少时,可以直接写在正文中;但如果人数或机关单位数量太多,则需要单独形成附件材料附加在正文后面,以免影响公文正文总体结构的均衡、美观。例如,上述两篇例文都是采用添加附件的形式处理的。
! @' e7 f) y+ H6 p: p, ]- [2 M n
' Z* L W' j; ]* k/ o* o! U; T
( `" j) z$ s8 w6 c6 X0 A 三、结尾“希望号召”部分的变化形式5 @6 G7 R1 i( m( h2 o9 Q: m) o
1 q9 Y% M0 p4 ^% A0 B 表彰类公文的结尾部分,一般都是针对两方面的人员和机关单位提出要求:一是希望受表彰的先进人物或集体再接再厉,发扬成绩,不断进取,以便取得更大成绩;二是号召大家向先进人物和单位学习,以他们为榜样,把工作做好。例如前面两篇例文都是这么写的,这是一般常规性的写法。6 |% U/ }' z0 i1 a$ T3 C" i
; V: O- y" ]/ U% g1 B# ~ S9 Z0 l 但是有些情况下也可以只写其中的一个方面。例如广东省政府2008年10月27日发布的《关于表彰开平碉楼及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结尾部分是这么写的:“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再创佳绩,为我省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做出积极贡献。”这是只对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一个方面说的。又如《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命令》(国发〔1991〕51号)的结尾是“国务院、中央军委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向钱学森同志学习,学习他崇高的民族气节、严谨的科学态度、朴实的工作作风。像他那样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人民;像他那样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科研工作;像他那样勤勤恳恳,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为发展和繁荣我国科技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这也是只写一个方面,即号召大家向先进人物学习。
3 Y4 I0 c- M3 W
" \! h6 E4 o4 P) L% Y$ @; T 另外,这部分内容在表达的繁简程度上也可以有所变化。简单的写法可以用一两句话一带而过,概括表述(如前述两篇例文);写得复杂一点,也可以在“学习先进人物什么”这点上切入、扩展,尽量写得详细一点(如国务院、中央军委对钱学森同志的嘉奖令)。
% q3 N5 Y# [4 x$ I4 e( M3 t' }% ]
/ q$ N7 |3 H" `- p2 P 四、全文段落划分方面的变化形式及常见错误6 T% Z' j0 P! c4 ~
! e. Z* b1 H& H. S2 R' y4 Z
表彰类公文采用的外形结构体式最常见的是三段文和两段文。
7 K! n0 n+ N# K( F! S2 L! Q* ?7 d6 U: ^
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争当改革开放创新的先锋,推动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月×日(×委〔2008〕10号)决定,授予市纪委等255个单位“××市文明单位”称号,××区××社区等60个社区“××市文明社区”称号,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室等61个窗口单位“××市文明示范窗口”称号,××等30人“××市文明市民道德模范”称号,王××等31人“××市文明市民道德模范提名奖”,张××等118人“××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工作者”称号。市委办公厅等14个单位和王××等4名同志分别荣获省委、省政府颁发的“××省文明单位”和“××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名单略)。希望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做到“不自满、不松懈、不停步”,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促进社会平安和谐上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7 N& h6 W" @9 x4 k \; G
: q" O7 L6 z( e) [ 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委四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树立科学理念、忧患意识、全球眼光,强化创业激情,以新一轮思想解放,推动我市跨越式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加快建设和谐××、效益××和国际化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作出新的贡献。9 V- q4 x% |9 D/ G+ r) e! Y; s
5 J- h" y7 x' S# V 这篇表彰性公文存在多处错误,最明显的就是将“希望与号召”分跨两段表述(见例文下划线部分)。之所以出现这种错误,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盲目模仿、照抄其他有类似错误的公文所致,二是公文撰稿人以为“希望……”与中段的“表彰决定”关系更为密切。其实不然,“希望”与“号召”虽然针对的对象不同,但都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和有关人员提出的要求,性质是一样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显然与“表彰决定”相比更为密切,应该安排在一个段落中更为恰当。而且,此文中段的“表彰决定”本身篇幅就很长,即使从形式方面考虑,也不宜将“希望”划归此段。
! Q" A7 o6 A6 r7 j/ ~2 p; a" `) @4 ]; m8 H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张南平 应用写作)
& y0 R* a, D5 A* E
& u& u X( y&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