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016652922 发表于 2011-11-17 00:02 
% L% J/ X$ k: _4 R* L/ I5 s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提纲9 _' f6 t, y2 M- R- p
中共乐山市委讲师团 5 O1 E, ]+ a# a/ X$ A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提纲, h" i! B6 Q2 @6 Q
中共乐山市委讲师团 % a- Q: R. K( C% `' k
$ ]! M* c+ j. l: c0 G5 f" o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于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 {5 G, [. v6 e" F' b X6 v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6 T5 S$ l4 _2 E
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 j3 O3 W1 w; A- N7 x 1、全面总结成就和经验
( i& g, @0 m: U 全会肯定了我们党在文化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 h, S3 Z2 ^6 _- |0 k+ L" g3 H Z 2、深刻分析形势和任务
& K5 t S2 i1 |% v. X6 u0 v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8 r; e# m3 v f8 h7 i
3、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0 R7 U3 d2 k0 p5 E! x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A4 O: m3 T+ H! a
4、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 3 q* _& G, [+ F& T: j, h%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更多文章请访问老秘网,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 l* r6 I" v8 b3 Z7 U/ _. A! Z. s: D 5、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
{2 _, c; ^4 ?* c/ Y* b: j/ e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 c$ D1 m3 O1 s7 H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 _1 R, G/ o2 m8 b; ?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 Y- E2 i! ?* C. U4 o$ i$ f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Q. Y0 Y2 {, Y# ~7 t: ]4 t8 f3 c& D ——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0 t* k- a7 M/ j3 M/ o. w 6、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 $ W: u' x3 \" X8 `
①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二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o) _' c: L0 t" \+ _* i7 _/ o! A/ d
②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一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二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三要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四要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五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六要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0 W' J6 g% P6 t3 } ③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一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要发展现代传播体系,三要建设发展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四要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2 Z; k: s/ H1 o8 D: }0 I7 b4 t) ~
④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一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二要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三要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四要扩大文化消费。 6 {( e3 U7 f( L. i
⑤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一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二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三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四要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五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六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5 m2 h$ e' P& o' Q3 N5 h9 C% [9 J
⑥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一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二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三要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Y0 o) n! j5 R" @. u2 t0 T v, _1 q
二、全会《决定》的新提法、新观点
$ k- b$ W9 A4 S J7 \ 1、党在文化建设上的政治定位,“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同样,新时期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取得的经验和成就,首次被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