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媒体关于秘书的报道汇总:机关“蚁族”--小秘书大生活

[复制链接]
老秘在线 发表于 2012-3-21 18: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策划人语]4 r, a2 x. M3 {8 U

* }8 i$ U; u5 _5 }' |1 q% Q  他们是机关不带“长”的小秘书,整天忙得像陀螺。3 [, Y4 n! a& d% h2 d: k7 Q

% R  i$ C5 Q$ h  以文辅政、以笔树形,熬眼、伤神、掉头发、损颈椎的是他们;跟随领导、鞍前马后,拎包、端茶、守机子、开门子的也是他们。+ o7 |: S( z  J; r, g% ^
0 w% c! V. q" ?) M
  在一些人眼里,他们是面目不清的机关“蚁族”,干着最苦、最累、最不招人待见的差事;在另一些人眼中,他们是前程似锦的未来领导,离权力中心最近,占据着能够一览政坛风景的有利“地形”。
0 N% J; W6 J. y9 [7 T6 m/ U- m0 p7 Q
% U6 p" R- [# X0 H8 o2 f  小秘书,大生活。想要看清这个群体的真实样貌,只有带着足够的耐心和诚意,走近他们,等待他们除去职业化的脸谱,呈现一张张跟我们一样生动的面孔。7 Q# U& z  |! m7 v* z4 r

" s( J& S* c7 ^  秘书们的精彩和无奈
. i* T  {# V3 x& r1 Q/ h# ~+ J9 n0 b7 {- j/ D' s2 ]$ Q0 e
  ■本刊记者 杨 敏
  }; b4 U+ ^6 \5 i. c) H' t; S4 K7 x0 s" V0 l# _% b7 @1 I: b
  加班写完材料,办公室的窗外已经泛白。汪海东低头看看腕上的手表,已经是凌晨4点。春节前后,正是地方政府部门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对办公室文字秘书来说,一整夜不眠不休更是家常便饭。- T% N! Q7 M/ c8 {6 w
/ m  L1 q4 Y3 f) y1 S
  “早上8:30还要陪厅长去参加一个会,打个时间差,在老婆上班之前跟她照个面,好歹也算回过家了。”连续几夜在办公室加班的汪海东,心里一边盘算着,一边下楼往家赶。
! n  d2 l4 X: h+ I9 p
& x3 h: c' X5 N. V. T- v6 d  Q  汪海东经常调侃自己属于机关“蚁族”,在他们的圈子中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伤脑筋,少睡觉;省床铺,费灯泡;一宿写个大报告,还怕领导皱眉毛。”8 g+ \0 r5 \- {8 @$ X
# g4 C  h. p' l) A: I* ^
  又苦、又累、又忙,这是秘书群体对自己职业状态的评价;但是在外界看来,秘书岗位则像“官窑”,“进去都是一摊泥,出来变成青花瓷”,意指秘书岗位锻炼人、升迁快。1 z  |" U; G3 y/ g* Z
) u  K- Y6 y2 u
  基层党政秘书,到底是在机关打苦工的“蚁族”,还是经“官窑”煅烧上釉,终能修成正果的“青花”?现实生活中,秘书群体又有着怎样的精彩、无奈和尴尬?2010年1月下旬,《决策》杂志联合安徽省委党校、山东胶南市委党校,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开展了“党政机关秘书群体形象”的问卷调查活动。' p  S' B  }, x. J

% h9 v5 U7 f* {  既被仰望又被俯瞰的群体8 p$ M: U5 Q% |) t5 c4 r
& w. I) I# w0 i) n
  勤勉、低调,是绝大部分机关秘书留给外界的第一印象。$ {) b# g6 a7 C2 n

8 v+ d& g$ M" t; A3 n0 z' P: S+ o5 r  “他们总是衣着得体,肥瘦适度,一副洞察世事的样子;他们做事有条不紊,不急不躁,随时保持听从领导召唤的姿态;他们一般拎着公文包,悄悄在人群最后落座;他们话不多,笑不多,很多时候总是波澜不惊地点头或摇头;他们走路的时候腰板挺直,慢慢踱成比领导小一点点的方步……”
! q. F: c+ j* G7 O1 Q$ ^; ]5 f* j+ g( Q- e8 G- m
  网友“流年如星”在天涯公务员论坛上,将他眼中的秘书们刻画得栩栩如生。“观察他们,让我体味到机关秘书这个职业的无比微妙,这个群体被底层的人们仰望,又被上层的人们俯瞰,而其自身的沉默和低调,则在更多的时候令人忽略了他们的存在”。: c, _* L6 B# O4 P3 M8 U* J$ L

$ o4 D* T- j7 s/ N* m  这个既被“仰望”又被“俯瞰”的群体,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特殊群体。在《决策》杂志开展的问卷调查中,275份有效问卷有高达67%的受访者认为“秘书是一个特殊的职位”,只有20%的受访者认为其“不特殊”。那么,在人们的心目中,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秘书职业的特殊性呢?
4 z4 a  \0 v  o2 c: j$ O4 w7 ]7 @. `5 G* T5 ^- U
  调查问卷显示,68%的人认为“秘书与领导接触多,学的东西自然多,因此,秘书岗位是一个锻炼人的岗位”;还有20%的受访者认为,秘书岗位的特殊性与其接近领导的便利性有关,“近水楼台先得月”;也有11%的人认为“秘书尽管在幕后,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策”;更有9%的人认为,领导对秘书的过分倚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拐杖化生存”现象。: p3 \' o+ K- i

! B2 r  _( K3 f' l0 o  任何职业,只有置身其中才能甘苦自知。安徽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缪传真,曾经服务过3任县委书记,有着20年机关秘书工作经历,在接受《决策》记者采访时,他如此总结秘书群体的职业状态:“秘书工作是有思想无主见,有成果无形象;在别人眼中,你是有权力无职位;工作性质是有心事无口表;个人形象是有本事没脾气”。
1 E! L2 x2 l$ B; [6 T3 v7 j0 ^+ E  ?- F' M2 t
  缪传真将机关秘书分为文字秘书和拎包秘书,他认为文字秘书离领导“脑”近,拎包秘书离领导“心”近。在他看来,最让人苦恼的是,给领导写材料的往往不是每天跟在他后面跑的人,“我有时候就很困惑,不知道领导今天讲话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什么样的氛围。苦思冥想,只有发挥想象力了。”. e1 d; h% Q8 L9 O# V& [  V$ R/ j
 但是拎包秘书也有其烦恼,有人形容他们的工作就是守机子、提包子、端杯子、开门子。但是,哪怕帮领导开车门这件小事,也有很多讲究。一位供职于机关的年轻秘书就给记者讲了他经历的一件囧事。有一次,领导调研结束准备返程时,他情急之中为领导开错了车门,领导就是不坐,径直走到司机正后面的座位上去,众目睽睽之下,年轻秘书很是尴尬。
' L5 R0 x: j1 F4 V% i8 l* ?7 R' y7 _0 M% j$ H2 ]/ x% `
  每一个秘书,都能说出一大堆的烦心事。接受问卷调查的61位有过机关秘书工作经历的受访者,将“秘书最辛苦的工作”排序如下: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47%);写不完的讲话稿(44%);替领导办私事(9%);为领导挡驾(3%)。
% i' q/ j  D3 \1 W! O& ]1 }8 V% m( E
  那么,“对一个秘书来说,最令人欣慰的事情又是什么呢?”高达62%的受访者认为,“所做的工作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可”是最让人开心的;“拥有社会资源,得到社会尊重”以及“能够拥有和谐的同事关系”也是选择较多的选项。
 

精彩评论5

正序浏览
老秘在线 发表于 2012-3-21 18: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好秘书是怎样炼成的?
5 U3 ]( W; J! W& C; ]! v: N8 T9 v8 u! M6 ~
  领导究竟喜欢什么样的秘书?一个优秀的秘书又是怎样炼成的?
/ C0 o' |( V4 m  Q0 m: \1 `6 k% ]" o3 A7 F, B$ l* b
  对于这个问题,著名的秘书学研究学者谭一平先生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他在接受《决策》记者采访时指出,秘书既要像只穿山甲,立足现实,有埋头苦干的精神;又要像只狐狸,胸怀全局,有勤于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秘书。2 |6 U' r3 q/ ?
; l& W( B# [! {6 n: W& h
  “穿山甲一天到晚躲在地底下,埋头打洞穿山,对外面的事它一概不管;而狐狸则整夜蹲在山顶上,望着天上的月亮,想着怎么才能啃一块月亮。如果一个秘书像穿山甲那样,一天到晚只知道干活,没有一点灵气,领导肯定不喜欢;相反,一个秘书像只狐狸,不踏踏实实干活,一天到晚打小算盘,领导也不会欣赏。”谭一平说。
% [) [, f1 d% ?- m+ X( |+ _& P, T7 O7 `( ^0 [
  那么,一个成功的秘书,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
' ?7 \4 y% [/ {; l6 m
1 M' [( b; z) y  问卷调查显示,“文字综合能力”、“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以及“工作有计划,做事有条不紊”是排在前三位的选项。5 H& \) \3 L$ _1 d* h) {$ r
3 l! n! z' L" S# v/ L3 i  x
  上海市委办公厅的秦德君博士,曾在综合调研处为领导“捉刀”多年,因此也对秘书的职业特点有着精辟的见解。在秦德君看来,秘书必须是“全能型”的,要会写各种不同的稿子;还必须是“研究型”的,平时要多读多看多思,大量积累素材;秘书体力必须是“全勤型”的,要能吃苦、能加班、能连续熬夜;最后,秘书的适应力必须“全优型”,就是对不同领导的风格能有很强的适应力。
- r$ r  [) w4 |
( ^/ _/ D8 I* f/ I3 C3 B9 D  为什么秘书的文字综合能力成为“第一能力”?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党政机关对文字能力的倚重?
" r- x: x: w( U, _) q
! Q* Y7 F7 s+ Z; Z/ z4 B0 w  秦德君认为,“现代社会科层结构,都以文案为基本流通方式。会议、讲话、调研、报告、文件,所有一切都体现在文字上。可以说,文字是现代机关和各种组织正常运行的血脉。没有文字的流动,所有机关、所有组织都不可能有效运转”。
' z& n( G$ q6 C& W+ F8 V. _- H) h2 F; Q& E( a$ ?* o1 e
  另一方面,“文山会海”的存在、领导讲话的念稿风气、政府规模的扩张、行政事务的不断增多,也导致党政机关文字量激增,决定了文字工作的“不可或缺”性。
$ Q$ d$ _) _5 ]& l/ U$ L+ h
5 v9 t8 e, j4 K) s% C  在采访中,多位资深的“机关写手”都提到了“文字能力陷阱”问题。正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秘书所言,“当秘书真的把写作当成正道的时候,那便是一条死胡同”。6 r+ T+ F- M- v; k7 ]" E. I

7 A9 M) O8 x/ A0 p5 h- \  “你在这个位置干顺手了,领导已经在写作方面依赖你了,如果将你提拔,那谁来顶这个坑?因而,当一些秘书带着神经衰弱、颈椎病等职业病苦苦支撑的时候,他们终于明白了,当一个好的文字秘书其实是一个陷阱”。
( Y8 [9 X$ Y9 d8 ^% `- d" }5 p0 r
0 q, n* u" \5 p. g- @  相较于“文字秘书”,“拎包秘书”的上升空间又如何呢?秦德君认为,从非绝对意义上说,后者的上升空间更大。原因在于,文字秘书与领导是“单质”关系,“拎包秘书”与领导则是全方位、长时段的联系;再者,越是出色的文字秘书,越会产出晕轮效应和认知定型,容易掩盖其他方面能力,缺少换岗调任的机会。: [1 P+ p) B1 h# T, D
/ \& w  F) w4 r" e  e9 I" W# `; a, \
  缪传真也感慨,想做一个好秘书,这个“度”实在不好把握,“《红楼梦》中的鸳鸯就是一个好秘书,当贾母觉得实在离不开她的时候,人家想要娶鸳鸯,贾母怎么肯放?”
 
 楼主| 老秘在线 发表于 2012-3-21 18: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甘与苦
, a) g" f3 j) Z4 g
# ?" X$ ~5 p! E: _7 e" H  ■本刊记者 徐浩程' b5 W. |" a3 X

, ]$ ~) }! J/ x, {  “两会是秘书出成果的时候,出彩的时候。”采访中,一位已经“媳妇熬成婆”的机关老秘书见面第一句话就让记者一愣。停了停,他笑着道,政府工作报告无一例外是起草班子,也即秘书执笔,好坏自然也有他们的一份嘛。' A8 }- l  O9 l& k8 F
! l0 T. x) @0 Q7 C
  此言不虚。但这点光沾得着实不易。由于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行政中的重要性,与秘书写其他报告、材料相比,身处其中又是另一番滋味。就此我们采访了一位省级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班子成员,去倾听其中的酸甜苦辣。2 e6 ~. _. M( M' G8 n( F  F5 b
) {8 d; |; {" l6 V# ]
  “码字”100余天
6 d6 y3 i6 U- C7 a
  p" j* k, Y: r+ |8 v  “人代会分组讨论时,每个会场都会有一个人坐在一边、拿着本子、认真记录。有时候会场设计不科学,发言人的代表证看不见,他就会与该组的协调人或者召集人轻声嘀咕几句,问问发言人是谁。”
, G0 U" U$ K0 Z7 Y: x& z6 t6 V
; B0 }7 Z) K; d2 L8 |# y  三言两语,沈仁勾勒出了省两会会场上的一个身影。这个身影不是会议记录人员,而是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班子成员。“前几年我就干过这事。”回忆起当初的场景,沈仁不禁笑道。& o' z9 r  L! `% A( e
( K9 y& {3 i) P5 Z
  沈仁是某省直部门的“大笔杆子”,曾参与该省多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但他告诉《决策》,两会上,起草班子不比代表闲,除准确记录代表建议之外,晚上还得加班整理,以备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后修订。
3 i; Y' W; x- M. c$ S* m
! v9 }' g3 E* M. M" l5 k& J0 V3 @+ h  对于起草班子而言,这最后一步很忙碌,但相较此前100余天的“码字”,却要简单得多。一般早在100余天前,也即10月初,起草班子就被召集起来,“动笔”起草报告了。
- L2 ^2 M; r7 y; x% y% p
, E! Q+ u7 c6 W  各省起草班子召集方式不同,但基本上都从省直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起草班子。据沈仁介绍,抽调的一般都是各省直部门的“大笔杆子”,共10余人。) u7 q9 S. c; K) ^( ^6 M! ]
- `# c$ D2 P: @
  10余人,这是目前省一级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班子的大致规模。一般越往基层,起草班子规模会越小;越往上行,规模则会越大。县一级不乏一个人执笔政府工作报告的例子,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不仅要从各部门抽调人员,有时还要从江苏、广东等经济大省抽调人。因为这些省的发展经验、发展趋势以及明年要做的事,举足轻重。”沈仁分析道。
7 Q* I8 i( d& P& m& R; I* J! S! w4 Z! ~7 ~* }
  召集起来之后,起草班子首先分组调研。“调研任务经起草班子负责人签发到各相关部门执行,起草班子成员一般跟随调研。”沈仁告诉《决策》,调研的课题都是相关领导希望研究透彻的问题。不过最终调研报告除调研内容之外,还包括各部门明年工作的计划与今年工作的总结。“这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至关重要。”7 D. n2 \# ~5 _7 m0 u7 R

4 k( ?1 i2 n$ k2 A6 p  到11月初,调研结束后,起草班子将据此拟出一个政府工作报告提纲。“提纲经起草班子以及相关重要部门负责人多次讨论,得到领导首肯后,分解为各起草班子成员的任务,然后集中在一地起草报告。”沈仁回忆道。
4 o7 K9 l( }5 r. p$ ^$ X2 d0 F9 F) S, R" V, y8 v8 V& M
  在两会前一个月进入大众所熟悉的征求意见和审议环节时,对于起草班子而言,政府工作报告雏形已经形成,除非有重大事件发生,一般不会将整个报告推倒重来。3 H7 `# W( r& C' }6 J2 x

- }3 T& X( B7 n* q9 E" R  不过,“要等到人代会开完,政府工作报告审议通过,起草班子的工作才算结束。”沈仁告诉《决策》,这期间,从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到审议、分解任务,整个过程需要起草班子全程、全身心投入。( O4 Y! e: x( m

* E+ {& `  w* S' v" K; i4 {  焦虑的两万字# l1 X9 O0 T& f

# p6 `" H2 C! K: |+ V  “一份政府工作报告最多两万字,从文字量来说,不难。”但正是这不难的两万字,让沈仁感到很焦虑,这是参与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留给他的最大感受。! P+ E1 P% O0 \" H( o" v
/ s. D. B" y$ E$ Z; B6 N: y$ y
  焦虑首先源于莫大的心理压力。在政府公文中,政府工作报告是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其受众不仅是一个地方,甚至是全国,“还要经人大代表审议,起草班子承受着巨大压力。”政府工作报告一般采用三段式:去年工作总结、今年工作安排、政府自身建设。即便没有这么大的心理压力,在沈仁看来,“也没有哪一块好写”。
: l) m9 V$ l4 Z
  ~: N, V1 T* K4 E& U  仅就工作总结而言,一个省级政府,一年行政治理中各方工作、成就如此多,件件都是关系区域发展、群众生活的大事,要浓缩在万余字的报告里,字斟句酌自不必说,忍痛割爱也是常事。用重庆市政府秘书长陈和平的话来说,就是在度上面很难把握,也很难把那一方面写透。
; G. Z/ D7 \" u2 w8 z' {: _! J 在掂量孰轻孰重的度之外,“报告中每句话都要有来历,有出处。例如你要在报告中写入‘继往开来’四个字,你就得解释清楚继往什么、开来什么。”沈仁将这个解读为严谨。
% ^9 S+ w2 |. R6 O7 `  b) P4 S  U9 q" i0 u9 Y1 N1 \- k
  这种严谨在工作安排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政府工作报告在审议通过后,将据此分解成政府全年工作任务,所以报告里的每句话都与很多部门相联系,不简单是起草班子的智慧。”. E; u8 c2 d7 K; q! k' r; _
$ V* O+ e) o4 K& l( D4 {' `) |
  “整个起草过程中焦虑不可避免,而封闭起草的那几天尤其焦虑。”封闭起草一般在两会召开前的三个月左右。起草班子每人会领到一大堆必读材料,包括国家领导人对当年经济形势的分析与讲话、中央一些重要会议的报告、省长或相关负责人的讲话、本地在此之前的一些重要文件、各部门的调研成果、最新数据、国家层面的专家或研究机构的专题调研报告等等。2 {" n- N+ X3 C; [! W2 }

- g, c5 G# n' Y% K  “在必读材料之外,你还需要自己收集不少于此的材料。动笔之前,你必须做到烂熟于心,不仅是对材料熟,还要对整个政府运行情况熟。我曾将一本十七大报告翻烂,并能背出其中大部分段落。”沈仁笑道。
# f2 }8 M: r: ]8 b) W: v( L% m$ j% w
  封闭的前三天基本上是读材料,然后各写一块。后三四天则是讨论与修改。
" ?0 I* s7 O% V: u) j
' T1 v% I1 Z9 p3 x% E% }' `+ F  “报告一般分几部分,在统稿人下面,每部分还有负责人。负责人提出意见修改认可之后,再给统稿人看。接下来,整个起草班子将被召集在一起,每个人都要讲自己为什么这么写;然后统稿人与大家一句一句地推敲。”在沈仁看来,充分讨论、集思广益,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与其他政府公文写作上最大的区别。
5 t6 p6 m  y/ M! \. c: ~( {. v" K* W3 m
  写作、提交、讨论、修改;再提交、再讨论、再修改……封闭期间基本就如此度过。“每个标题的提炼,每句话的推敲,话与话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等。通宵是常有的事,写到最难受的时候几乎都快疯了。”沈仁告诉《决策》,“最后,如果你写了一千字,能在报告中找到三四百字是你的原文就算很好的了。”
) Y& q) @* N; ~0 \/ s1 j+ ~2 Y1 g- w6 r3 f. f3 T
  那些酸甜与苦辣0 F+ h' w# k5 R( E

" v& {9 v$ [  F& [+ R9 f, [/ M  封闭起草阶段,“最高境界就是写完,然后晃晃悠悠,轻飘飘的走出房间。”沈仁笑道。但并非每个人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时都会觉得如此惬意。" N+ w2 ^0 H9 R6 X

3 U$ r! I7 P; d: F' Z$ k' I8 O  在网上一个关于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讨论贴中,一位网友写道,“唯一的感觉,就是辛苦。”“想当初,抱着摞起来足有一尺厚的各部门总结,来回办公室和宿舍之间;连续十来天把办公室的门关得紧紧的,不敢开一丝丝的缝,生怕别人把自己仅有的一点‘思想’和思路打断;睡在床上做梦,想的都是报告内容,突然想到什么事,直挺挺坐起来,趴在电脑上猛敲一会,老婆总是说家里多了一个神经病……”" C9 H0 g* o9 `  l( b) J! V

  ~* j) S1 Z# E4 X/ X6 B  最苦莫过于,“某日半夜2点陆续脱稿付审。主持人满脸严肃地看着稿子,几个撰稿人迷着眼打瞌睡。忽然听到主持人猛拍桌子大喝一声:‘不行,重写!’”
3 p! N$ B! h1 M* {4 p: P+ S) x+ o( m: l6 n( t
  当然,有苦也有乐。- d6 z  e' b, U" }
! W+ Q1 S4 s7 x5 O
  能进入起草班子,意味着此人不仅是所在部门的“大笔杆子”,而且还获得领导的认可。而参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不仅是他们秘书生涯的一大亮点,使其本人仕途锦上添花,也能通过起草从整体上最快的掌握一地政府运作情况。“这对一个秘书,乃至官员能力的提高,是不可估量的。”沈仁说道。) ~$ X  |; n' y" R3 y

* Z, I" ?, q6 p& U' _& W  “起草班子还有一个小小的特权,就是随时打电话向相关部门咨询情况,或要求他们提供材料。”沈仁告诉《决策》,“一般来说,各部门对此都是十分支持的,谁不想在如此重要的施政纲领上提高本部门的分量呢。”
# \$ x( `, M' c  r- Z0 W" S5 r& }
7 R: J( D- f# n7 a0 ^  有时,也正是这点特权的诱因,让起草班子陷入尴尬境地。9 X5 \( |$ q2 z
5 }% ?* J: N+ U: }7 d2 I" C( Q; Y) \
  “政府工作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不仅是对各部门上年度工作的一个总结与定论,也是对他们下年度工作重视程度的突出体现。其中度的把握常常让起草班子左右为难。”沈仁告诉《决策》,“初稿出来,上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的时候,被批得一塌糊涂是常有的事。”5 {. a. T+ D( W" ]5 L, F

) e2 l; R6 H/ w4 G/ y  在总结2010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时,重庆市政府秘书长陈和平笑谈道:起草政府工作报告,不是“吃火锅”、“吃川菜”,只需照顾两方面客人的胃口,而是牵涉到各个部门,要满足来自不同层面“食客”的口味。: l- g+ K2 _3 I
! h$ m2 e) j0 O$ b3 E% ^
  越难还是越简单?8 q4 N' e" G& d: E& O$ v
. F2 m. @/ \$ x! @& c2 M8 r  N% l
  对于起草班子的酸甜苦辣,有人却认为不值一提。“政府工作报告就是套上面、抄下面、搜过去、抠自己。”一位与沈仁同省、在基层工作多年的老秘书强调道,“真不难,更何况现在电脑让‘复制粘贴’变得如此便捷。”. Q" l( m2 F! q- ]  Z' K  m
& U  Q& m, t  `5 |3 i5 j  S
  这个观点在网上得到了部分认可,“天下公文都是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所以,抄,就是起草县级政府工作报告的重大诀窍。”有网友甚至自编了一个快速版起草方法:首先确定一个提纲,给领导通过一下;接着就是分块填空,新提法在标题上显示,套话可以抄范文;填好了空就是讨论修改;最后形成初稿。2 S% X8 J: u+ S, b0 K( I: p

% ~# }5 R* v$ w( ~- o! U! d  反驳者则认为,“如此写出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只会沦为下品。要写出中品、甚至上品的政府工作报告,如果没有深入的思考,绝难完成。”) |9 N; T) y' H2 _& {  O

( h9 I/ F- o) ?! g  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将越来越难还是越来越简单?也许见仁见智,但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
* r5 H3 k: |" ?, t/ T* \2 R# h) [: @; y! T5 a- T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班子只有五六个人,现在壮大到了10余人。”沈仁告诉《决策》。
/ M# i% Z+ M' ?' V1 o( a) O. v9 m% U, q) _
  在沈仁看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在政府事务日益增多,所需要的信息量也逐渐增加。此外,“当下领导水平与眼界比十年前相比,有大幅度的提高,其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都高了。同时,随着民众民主意识的提高,他们对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视与要求也越来越高。”这都增加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难度。7 g+ A: P: `, x* Q* T- x4 m2 Z0 S  O

! A* n6 }! j5 ~0 w( q) B  此外,各地在起草中的一些创新举措,也同样在增加起草难度。- p' g4 `+ K3 ?6 E' j9 T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0年顺德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创新:不是平实地写上“2009年工作回顾”和“2010年工作安排”,而是提炼总结了两年工作的精华,分别用“化危为机、阔步向前”和“厚积薄发、转型提速”来定性。如此形成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不像工作报告”。% t" m( U+ J1 h5 c2 p; h( F
+ }3 J( P! v8 C; B
  显然,对于起草班子而言,起草一份高质量的政府工作报告只会越来越难,其中的酸甜苦辣也会越来越浓。
 
 楼主| 老秘在线 发表于 2012-3-21 18: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i: k1 c8 L$ c& P' y8 G
+ n5 t+ D, Y  ]  ]
  ■缪传真3 e: `8 O: F. u( T

# }7 @( H  C: [$ X4 \" L  从1990年进入县委办公室,到2009年担任省直机关某局的政工处长、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缪传真虽然几经工作调动、岗位变动、职务升迁,但总体上做的是机关秘书范畴的工作。他把自己的感悟写成了长篇小说《领导班子》。本刊曾刊发过第一部的缩写本。
& r' {, h/ a; E6 x
9 `3 G+ N: K; C7 s* [+ |  前不久,缪传真在接受《决策》采访时,讲述了他20年的秘书生涯与他眼中的秘书群体。- K% k# j* m) J$ \& D

& }5 q& J: R0 W2 b  “秘书要三好”
% q& ?+ L  k  A9 v; H9 |
3 {# m/ K& Q( k$ e4 @% O/ N  我是一个年龄不算太大的老秘书。
' @- D. k6 s3 }7 A) H6 d4 V5 K% A) O0 W, w* T4 u- ~
  20年前,我25岁,因为写了一篇调查报告,被当时的县委书记看上了,进了县委办公室,给分管党群的书记当秘书。“辛苦遭逢起一经”,就这样开始了我的秘书生涯。那时,好多朋友都羡慕我。' p! |: l8 q3 _4 s
, F' }; B% R  R
  第一回跟领导下乡。调研结束的时候,我礼貌地给他开车门。我开的是副驾驶的门。领导没有理会,自己开了后面的车门钻了进去。后来,有人点拨我,领导坐车是有规矩的。
# [/ k7 _7 D& e. T* r& q
  ^  W( G; P) K6 u+ \0 t  第一回给领导写讲话稿。领导把我叫去,指着其中的一段,非常和蔼说:“这一段话不能写。”我说:“这是事实。”他说:“我这是对政协委员讲话。和他们讲话,态度要好。指出问题,也不能让人听着不舒服。”
5 R% H, t8 h  d  }- K
6 b1 q/ a! C$ d! W6 T) H9 F  我明白“一人向隅,举座不欢”的道理,领导者总是在周全地考虑全局。秘书关注着文字的真理性,领导评估着讲话的有效性。
$ ]: f( m  g; \; ~* a$ x3 }5 }3 z
) [) p% F9 Q. `4 a0 J' {' x" Q  县委书记和县长基本上全身心放在工作上的,不分八小时内外,工作连轴转。秘书与领导,形影不离,合拍共振。一样的更到更、夜到夜,风里来、雨里去。有一次,研究“八五计划”,地委来人主持开了一个星期的会,最后一天,县委书记出会场,一阵头晕,差点撞到墙上。就那样,他还一手按着小腹,一直带病工作。这就是身教。
8 p, ?  @% T3 J9 X
/ w3 k& b# w* w7 d& l4 j( }# V  后来,我先后当了两任县委一把手的秘书。随后,机缘巧合,我调到省里。在这个厅局,我先后担任过3位一把手的党组秘书。
- F# j# ?  p  D$ a. q8 p* _/ z; c% }
  我体会到当秘书的艰辛。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中夜思之,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当秘书,除了文章好、品行好之外,要我说,还有三条很重要:
/ [, |1 [5 |2 ?1 m- o0 X& Y8 h0 r; f4 r/ k
  一是身体好。身体不好,经不起摔打,受不了折腾,再有才华,也只能像《三国》上的郭嘉那样自动出局。所以,我拜师学艺,打太极拳。1 o- M( H# q& t: D+ T

) y6 f' S" Q$ u6 b8 P1 [3 k* r7 B  二是脾气要好。一为秘书,就意味着化小我为大我,从有我到无我,委曲求全,随曲就弯。撑开肚皮,装得下饭菜,装得下知识,装得下秘密,也装得下委屈。. V; S& _$ ~" F5 \: X  Z
! f/ M0 S( ?; `3 I$ V
  三是运气好。给谁当秘书,没有自主权、选择权。能不能遇到好领导,靠运气!
 
 楼主| 老秘在线 发表于 2012-3-21 18: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样的领导决定什么样的秘书?
  Q3 X( A5 G/ g5 O3 J7 B
; ]0 s- u% k5 s  ■本刊记者 徐浩程6 g) h* F+ s2 N' I

0 i5 E8 L/ j% }9 d2 [8 `; S  51%的被调查者认为秘书与领导是“一般的上下级关系”;23%的被调查者认为秘书与领导之间是“依附关系,领导发展得好不好,决定了秘书发展好不好”;其余22%的被调查者则认为秘书与领导之间关系“说不清楚”。; ~7 f* u3 S1 W3 O& N0 o

4 k1 s- i* }$ j: J. n' j9 H  以上是本次“党政机关秘书群体形象”问卷调查的结果。那么,秘书与领导关系的实然与应然究竟如何?
6 a4 b; L5 w& G( I2 ]$ T+ O% G: s; r0 Z9 g/ O5 f" f+ j' l
  “领导与秘书也是一种‘互动’关系”; ?0 P  A$ ]/ Z$ g$ b

9 g& s' U* Z8 w" r: D* F  《决策》:有人说“什么样的领导决定什么样的秘书”,应当如何看这句话?$ w3 D3 P& p, C) s+ w+ @
4 c& X. J1 `  D/ x0 X7 @  C
  缪传真(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政工处长、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我不是很赞成这句话。领导可以叫秘书怎么做,秘书却能影响领导怎么说。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博弈。领导总是希望秘书按照我想的来写,秘书的心思也总是希望领导按照我写的来讲。当然,领导会不会按照秘书写的讲,秘书也不能确定。两个高智能的大脑碰到一起,各自生产着自己的思想,相互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主从,莫辨轩轾。
9 h, z8 x0 t9 w, V0 D. J" y' T: m1 b+ _3 g& Q3 a( \1 q8 l
  秦德君(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一般说,这话是对的。领导是主导,秘书是从属。但领导与秘书也是一种“互动”关系。秘书工作质量影响着领导绩效。比如秘书掌握和提供的情况、信息,会影响领导的判断和决策。一个机关,如果秘书总体水平较高,那么机关工作效率就比较高,“行政输出”能力就比较强健,反之亦然。因此,秘书工作也是“领导力”的组成部分。
8 F# r! c! j1 q. }' L7 }8 Y3 Z5 g1 B
  《决策》:现实中,秘书与领导的关系应该如何去概括呢?* H/ k6 l0 t3 F
6 s9 q. B4 Y+ C7 i6 `
  谭一平(职场问题专家):要用一两句话来概括现实中秘书与领导的关系很难。但是,据我的观察,我认为现实中秘书与领导的关系至少有下面几个现象:* _  ]; [: }) A

6 x8 m/ y/ R- B/ `% I& S  第一个就是忠义不明。秘书到底是对领导忠还是对组织忠,秘书与领导之间到底是朋友关系还是其他关系呢?这个问题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很多秘书在这个问题上很困惑。+ e- N$ h# r3 o! \; x! q% m9 w
6 }9 M* r; ~6 r* T( f
  第二个是人格依附。很多秘书对领导产生了人格依附。从前段时间中纪委关于领导“身边人”的规定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现象。现在秘书和领导的关系私人化了,很多秘书为了得到提拔,给领导充当“白手套”。一些秘书觉得我当上了某位领导秘书以后,我就是他圈子里的人,心理上有一种归属感。但实际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s* }+ J: m7 ~* c! {" p

1 e+ Z7 G5 A0 D+ a: J  还有一个就是机会主义。一些秘书有机会主义,怎么对自己的发展最有利好,就怎么做。因为在他们看来,我来当秘书就是要发展的,要离开这里跳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6 ?3 I4 q! B) Q" ~) V3 n+ |5 c! Y1 K: o
  《决策》:那么,领导与秘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Y+ ~! [5 s# M& Y5 U

1 w: q; l  Z2 g  谭一平:秘书跟领导的关系,应该像乐队中指挥与小提琴手的关系。领导是指挥,秘书是一个小提琴手。小提琴手要根据指挥去工作,但他工作目的不是指挥本身,而是听众。这两者只是工作关系,而不能将秘书和领导的关系庸俗化。
0 |8 z  [: W. b% @
2 Q0 X! }  k5 n* l  秘书要讲原则讲政治,并不总是要夹着尾巴做人,该表态的时候还要表态。秘书可以为领导帮忙处理一些私事,但是秘书不是领导的家人,更不是附属。
  \3 s/ {/ g+ _& r2 W1 D: ^3 F1 {& l5 V& ?
  缪传真:过去我在县里面当秘书的时候,经常最后一个到饭堂去打饭。有一次我去打饭的时候,打饭的师傅给我讲一句话,说你时时要记住,跟组织,不跟人。当然,这句话不是他原创的,是以前的一个秘书告诉他的。这句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我现在只说我在某个地方当过秘书,因为我是这个组织的秘书,不是哪位领导私人的秘书。
- C0 o6 K9 c3 Z6 b8 H
0 V+ {/ u2 i9 k  在这个定位下,秘书与领导的关系就很明朗了。秘书就是领导的辅助者、协助者,是领导的助手、助理,是领导的参谋与智囊。当然,这种关系不是固定的,根据不同的秘书、不同的资历、不同领导的授权,这种关系会有不同。" `3 N* j# |5 Y* c5 h

7 I2 s) A, b% c  z' |. I: S  “改变政治生态才能起根本作用”
9 e8 H+ {0 J: K( C9 ]! N, j* H
4 q2 K6 {* r% V# {  《决策》:对于现在领导与秘书关系的怪现状,有人建议应该从秘书的遴选上着手,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现在领导的秘书一般是如何产生的?
7 z! ]1 |+ R8 t) M5 i
! C3 q0 m5 ?# P$ D4 c  [' H  秦德君:目前各个地方、各个部门领导秘书产生的方式都不一样,很多种方式并存。可以是公开招聘的,可以是相应部门推荐的,可以是从有关岗位调任的,也可以是领导自己选定的。这很正常,因为秘书就是为领导服务的。
) g( U& ~( B! ?) U% H, y6 u/ i" f& M2 D/ ]5 `) Y# ~- r' g
  其实,建议规范秘书遴选的人,是想消除“秘书腐败”。在他们看来,“秘书腐败”的根源在于秘书与领导关系的怪现状。这并不正确。“秘书腐败”是由很多原因形成的。举个例子:一个高校成立一个学院,院长上任后设了个类似秘书的办公室。任何人要联系院长、找院长,须先经“秘书”这一关。秘书会问你一些情况,经秘书“过滤”后,再告知院长,然后联系上你。这就决定了找“院长”,必先“重视”秘书、通过秘书这一“关”。久而久之,秘书成了一种厉害的“潜程序”。秘书手上,逐渐形成某些“隐性权力”,最后导致腐败产生。1 X2 {" |3 I) F) {" V$ o% l

. k1 U! V3 ]2 o7 s  《决策》:那么,秘书与领导的关系,应当如何从实然走向应然呢?
' }3 l8 O" ]3 e) Q8 S; s, P1 E2 v- U% j8 w9 x* i  O$ v/ ^
  缪传真:讲秘书与领导的关系,不能不讲现在的政治风气与生态。现在的政治生态有几大毛病。第一是重私德、轻公德。秘书给领导写好一篇材料,这是公德;如果秘书给领导送了点礼,请领导吃了一顿饭,这是私德。其实这两项事情,孰轻孰重,一看就知道。但是在某些人看来,写材料是公事,是应该的,轻;送礼虽然是私事,但是重。前者是理,后者是情。我们都在情理之间周旋。第二个就是人治思维盛,法治思维相对薄弱。第三就是官本位思维根深蒂固,民本思想有待提升。其实中国不缺乏民本思想,儒家思想讲“天人合一”就是对人的尊重。我们提出“以人为本”还不久,现在还是官本位思维影响深远。还有一个就是在改革过程中显规则不定型,潜规则很管用,这很让人头疼,更让人痛心。
% X: B5 @, i# E. r0 F$ O; b: i
- @0 q0 D& _7 D+ [0 L  这就是目前领导与秘书关系的一个社会背景,这个背景决定了领导与秘书之间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秘书与领导之间就不得不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让秘书成为领导的手足。所以,要真正避免现在秘书与领导关系的异化,就必须从大的环境着手,从整个政治生态和政治风气着手,这才能从根本上起到作用。$ v0 h0 Z5 a, N#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3粉丝

22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