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论的审题
' P6 d6 J/ S) X& C6 i0 C+ `8 m9 t2 \6 H6 ^
申论审题切忌草草了事,如果你审题没有用够30分钟,我可以不客气的告诉你,你很难拿到高分。审题我的意见主要有两点: , K6 a# i3 R4 _& R9 r, {
" @$ u p+ N3 u q- Z9 l1、要边看边总结,每看完一段材料,就在草稿纸上写个本段的一句话的总结,并且标上段落编号,你应该很清楚,和试卷一起发到你手中的那张白纸不是用来灌注墨水擦钢笔用的,它就是描绘申论的蓝图的地方。
7 p y0 a$ ^, Y$ Y4 G, X# k7 K4 Y) L3 E" [: I
2、看完材料要简单的进行分类,把所有内容相近的段落的编号归为一类;发现某两个段落有因果、对象一致、角度相同等异常亲密的关系,就在草稿纸上把他们的编号用线条连接起来,注明何种关系。 1 P$ ]# _; z% n- r4 u; n
: c0 h% x& Q, }/ S! I0 ^
很好的完成这两点,你的申论已经成功了一半。 - ^3 e$ A3 X% g0 p( c
5 E. g( N8 D: g8 o2 U- x
关于申论的万能模式
) J) m) F z6 I* r( {% u% X7 { A! i" s4 }$ L
许多人问我做申论有什么好办法,我的回答一概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万能模式,要总结个万能模式来套。 6 {2 m1 x- z0 f& F) X5 _6 H
0 A q/ E7 s& }! S6 u" \7 k
我个人的做法是四个字——引、议、联、结。
0 ~$ W. N- z# J( J y0 A9 _$ H
) v) o: o# F# T9 O' `所谓“引”,概括起来就是引用材料,引人入胜。开头一定要引用原文材料,总结性的概括命题,由命题自然涉入议题。一定要精炼,宁缺勿滥,要想让伯乐相中你是个千里马,本部分就是需要攻克的桥头堡。 5 t" M5 D7 ]! x* E- Y( ?
6 c% Y- J8 t2 m6 ` Z, S所谓“议”,概括起来就是展开议论,分析问题的原因。由浅入深的找到根源,把复杂的问题分类并有机组合,把一般性的问题归纳为规律性的问题,用邓小平老人家的话讲是“要梳成辫子”,为接下来的提出对策做铺垫。这部分切忌空谈,原因从材料中来,以3-5个要点为宜。 5 X5 M/ o; ?0 t% I" q6 C- Q4 Z
# \5 t" p! t% G& r
所谓“联”,概括起来就是联系实际,提出对策。提出对策一定要务实,要联系实际,结合相关法律和政策,科学论证,客观的拿出方案,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注意三点:
k1 C( P5 Y' [' J3 i4 }& [
+ o) z( ]! T& a% ^$ j1 \, }! h1、一个萝卜一个坑,前面找出了几个原因,后面就要拿出几个对策,要前后照应,顺序也要对应,刑侦学上讲,要形成一个 “证据链”互相支撑才能证明一个人有罪,这个意思比较雷同。各个对策之间要有逻辑关系,错落有致,由眼前的雷厉风行扩展到制度化的长效机制。 , F1 j& A! `2 d, E
2 `' {) k6 I7 q8 u; Q
2、一定要有新意!!文似观山不喜平,一定要拿出新颖的观点来让改卷的老师没有理由不给你打高分。***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可以说句大话:创新是申论高分的至高原则!
3 k" D% y7 F" o& M7 s3 U; j9 Y% F7 G- Z. Q$ }
3、本部分还是一个调节字数、调节时间的机动兵力。如果你感觉你的时间很紧,不够用,可以在这部分压缩一下,少写扩展句和引申句,简明扼要的提出方案;如果你感觉你的字数太少,就可以在这部分里加大论述力度,多写扩展句,也可以把一句话后面附加几个补充句,争取符合字数要求。 ; P( s/ p* x6 u& K
5 n' h& ?" X7 _& q/ t, a; d所谓“结”,就是做结论,画龙点睛。古人云,做文章,要做到“凤头、猪肚、貂尾”。“凤头”是说开头要好看,在申论中就是“引”字部分。 “猪肚”是说中间要内容充实,在此就是指的“议” “联”两部分。“貂尾”是说结尾要简洁明快有力,总体囊括全文,归纳中心,一气呵成,切忌拖沓。
0 `0 u) v* x; Q/ z0 d* D. ^. ^2 | [2 `
这些就是我个人的万能模式,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做些训练,考场上争取有好的发挥。
# R7 n$ g" c6 u! o) _+ [/ t% K# n% D# z* g. O/ t, h
申论哲学 , g' @% L# T9 B4 Y# r
3 x4 r( \7 w' _' w' |$ r- s
申论,从严格意义上讲,其实和古代的 “八股取士”中的 “策论”相同。考试都是纸上谈兵,至于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其实并不可能马上做出调研和论证。所以这里面就有个理论和实际的差距问题,而这也正是申论可以速成的根源所在。这也好比相亲,花前月下,不一定看的很真实,是东施还是西施,很难做出判断,所以有蒙混过关以次充好的投机空间。 / [# \* Z" h0 o. F7 J
7 p* [: q' {1 C6 ]7 K! U2 l# [7 F4 b1、申论的提出问题一定要有客观的论证,所谓客观指的是,一定要有建立在可信度基础上的可操作性,让人读来在30秒钟时间内觉得你很独特。 4 \+ K5 p |1 d& \) J
6 o( ^+ b/ q% h; x: G2、申论同时也是你所真正面对行政调研论证工作的第一块试验田,你所写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且是你的思维方式和人格魅力的展现。
! l0 Z, F% M; C/ w# ]+ N* X3 X9 s
3、要善于和命题人及改卷老师对话。你和命题人对话的媒介是申论所给出的大段大段的材料,你和改卷老师对话的媒介是你用笔在规定时间内所写下来的文字。你和命题人对话的目的是,要揣摩他命题的意图和要旨所在。你和改卷老师对话的目的是,要猜测改卷老师的预期想法和评判标准,以期能得到很好的评价。这样展开联想,你就会明白申论写作的“七寸”所在。
% q* r: I2 ^" _3 m
% E# o1 ^; v. N4、考试的心理状态一定要做到“不卑不亢”,不要太志满得意,感觉很放松,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也不要太有紧迫感,感觉时间就象日本鬼子的刺刀插在你的胸口,突突的狂跳不止。你是考试的主人,不是奴隶;你是在向人展现你的才华和魅力,不是在应付一件任务。
1 o# o" R9 F! D1 o
" k5 G# O4 C/ ~6 u4 f5、要懂得6个烧饼和半个烧饼的道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不要看到别人早早交卷就心慌,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学校教育,几乎走进考场的每一个人都是符合要求的公务员人员,问题是最终选择的一定是锲而不舍有毅力的人。一支股票要想卖个好价钱,你就要选择在最合适的时机抛出去,但是时机不一定是比速度,或许是比赛耐力或者定力。
6 s( ]0 L# H9 p& `/ @. {, D
+ w% h, N- f& Q Y$ |$ q/ x$ ? 9 |4 o- u" {4 V6 H
( M# b# A" i+ P! C1 P+ j$ d5 u1 @一、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6 A5 M5 x" [0 ~3 R
(一)理解题意: & G0 S! ]8 g3 A3 ^' X
1、字数限定: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不要扣分。
' a/ h, ~2 ^1 i) ~2 t }$ b/ V+ J2、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孤但表述要求语句精轧简明扼要,不冗长,不罗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 ]7 W' u |1 a" Q2 N
3、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而去旁征博引或随意发挥。
- n# x |1 r# ^# w7 C4、轻重权衡:反映的主要问题,也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念。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可以认为,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5 e3 ]0 Q1 q: |8 [(二)答题步骤:
) W0 t3 w. F8 j" h; D1、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直接阐述内容的语句。
7 T0 w; T" H) k+ I. x( d! W2、将勾划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
6 R, c% i# _ j1 i& D- f- |/ C9 f3、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旬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 n( n1 E6 k) | w# N/ i. Q$ k(三)答题方法 , w) z, L6 w. u! {5 o! _* A
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括句+分述句+道理句。 + O: z5 m1 G: T7 |- e
1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体+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体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人物姓名或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体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 y& U' @6 y! M6 d2分述句:就是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以下几种方法(注意: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不得是客观的、基本确定的,基本确定的,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不得应该是相同的,此所谓殊途同归。)
5 w- f) ~, `/ ~! L' m(1)环节分析法。对于那些纵式结构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如模拟试题(一)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反映医药行业药价虚高情况的报道。)生产厂家自己定价,中间商层层加价,医生或医院为了自身利益给病人开高价药,病人购买高价药品。”这是按医药流通的四个环节来分析的。
4 v; P) p' r' O4 G7 @(2)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乳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如模拟题(六)的分述句可概括九“(这是一篇关于中国的10家苹果汁生产企业应对方反倾销起诉取得成功的案例。)成本低廉的中国的苹果计进入美国市场,引起美方不满,美方提出反倾销调查起诉。中方积极应诉,充分发挥有利因素,赢得了诉讼胜利保护了中方苹果汁生产企业的利益。”这种方法最为简便易行。
( ?0 y) i4 x9 w. @& @- V(3)链式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如模拟试题(七)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玩具市场的调查报道。)9家彩电企业深圳结盟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提出了质疑,专家认为价格联盟是变相垄断,消费基金者对此无动于衷,结盟商家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最终导致彩电限价失败。”
, E& a- b P; ~7 E- ]5 U2 {/ d4 O(4)类型分析法。对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或事物,则可进行分类表述。如模拟试题(九)的分述句就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玩具市场的调查报告。调查表明,我国的玩具消费拥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愿意为孩子买更多的玩具,但调查还表明,我国的成人玩具市场基本是一片空白,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专门生产成入玩具的企业。玩具的开发和销售面向成人,是世界玩具的新热点。” 1 e) ]) G2 x' K$ C! Y' {" a
(5)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如果一时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则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或应试心理素质较差者有较大帮助。我个人估计,《申论》的评分如果要客观公正,它一定要有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所以其答案的客观性应当是比较强。我们首先选点。保证选点正确,可以尽量少丢分。如模拟试题(八),先概括总述句:这是一篇关于农夫山泉与国内其他纯净水厂家打水战的报道。”分述句的概括,你如果感到有困难,可先列出主要词语,(农夫山泉、 4 C. x* h% ^2 E( H
9 L# s- W- |' \科学试验、来自全国各地的纯净水场、反击、炒作、不正当竞争法、查处起诉标准纯净水、天然、,反不正当竞争法、虚假广告、科学性。)这样,再通读全文,加以分析思考后,就能提炼出分述句:“农夫山泉宣布不再生产纯净水,给纯净水使了个绊,引起全国各大纯净水生产厂家的反击。这些纯净水生产厂家对农夫山泉的科学试验提出质疑,认为农夫山泉进行炒作,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要求国家主管门过问查处此事。引发了各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 ^6 ~0 `- C! S2 E6 z$ G(六)主动方分析法。给定资料,一般来说都是内部蕴含着矛盾的事件或观念。这时,为了保证我们分析的切入,可首先确定谁是事件的主动方,从主动方的角度去表述问题。但这时需要考生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表述事件过程,在表述中不随便使用定性词句,以免丧失客观公正的立场。 7 U$ P+ D* S: l( _9 i! X8 z
3、道理句。道理句基本句型结构为:“它告诉(或揭示、反映)了…道理(或规律、性质)。”综观参考答案,有的答案有道理句,有的答案无道理句。我认为,作为一名考生,为确保万无一失,应当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事件对人们的认识或启示作用,道理句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有较强的归纳分析能力,能从中引申出…定的道理来。当然,少数时候,文中也有现成语句,这需要考生认真分析和辨别。
* H+ r/ _( s: ?' k" P+ p h二、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I: d: ~% c( \. y- B(一)理解题意: 3 F+ m/ m ~0 l# k4 M7 y& B% ?
1、字数限定: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不得要扣分。 + ^+ u* C' P0 x% E' A# T% V$ h r: y& X
2、解题对象: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一般是近涉关系,很少是远涉关系。 8 c# |, q# V" N i6 j
3、适用性。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向提出的方案一要就事论事,二要可以执行,不能大而空。
) `6 q2 s' d% U7 g(二)答题步骤:
: L) p+ b+ w3 K7 J1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 / M) m, X" `3 r. F5 \# ^ v
2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3 s8 ~4 @- b1 D7 U6 ^3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
/ D/ N, H( y( ^ H(三)答题方法:
% A, _' _% k1 i7 }+ i1、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办法。答题时一般可遵循这样的层次安排:1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2.建立…制度(实际行动) ' w5 O& |- h1 ^* B' K4 v; M
2、职能分类法。很多模拟试题都与法律有关。因而答这类题目时,方案可以是按企业或单位、政府、法律、个人这四个方面来分。通常情况都是“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什么”、“法律应当做些什么”、“个人应当做些什么”的方式。
7 V' D/ z' c* F7 A# Y9 u! ~3、核心元素分析法。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解决关于人的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方案。如模拟试题(二)中“撞了白撞’的核心元素是“人、车、路”,那么解决方案就是:1提高路人的安全意识,监督路人的行动(要列举上具体办法,如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设置交通路口、安全监督岗位等)。2车主必须尊重路人生命,不能因为法律授权就任意作为,在可能避免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撞人事件发生。3.路的问题主要靠政府解决。政府要多修路,修好路(也要列举一些具体方法,如拓宽主要街道,在交通要架架设大桥,修地下通道,或严加管理一些事故多发路口等。) / q- m" E5 @; ]& g
4、参与方分析法。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就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种方法要避免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这种方法也是考生最易接受的,考生平时可多练此法。 8 G8 n" k& g# K/ }( M
5、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模拟试题(十四)中就是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曝光案件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法律,政府、新闻的实际出发,可以从宏观的、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9 Q0 D A& S( x- p
三、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8 S* x6 D+ X! u' r(一)理解题意; & P5 ~# C$ x: L( W
l、文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 5 V. h$ d e& E3 f4 j6 G8 @9 _' Y
2、论述内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住主要问题,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注意平衡问题。而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 ) @' y, O5 N' J3 q
/ S0 W7 ] \0 J( w4 I& I% m7 B R D
~~~~~~~~~~~~~~~~~~~~~~~~~~~~~~~~~~~~~~~~~~~~~~~~~~~~~~~~~~~~~~~~~~~~~~~~~ ( e% J$ x7 @0 X, {: M
' A) n% Z5 o+ B% f9 _- z, n0 k8 P" y
公务员申论写作技巧与五类议论文构思方法
. L, J- V4 j ~: T议论文的构思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 P# j& R4 q5 Z; Q! @
% N1 s6 o' w- o8 X( a(一)联想法 $ [* w' D4 `( c1 e. b) \* t- b
& h+ ^, Z- t7 q" N1 A! E7 D有些事物,孤立去谈,易平淡、枯燥,如果展开联想,由这个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事物,在它们的相互联系中,去突出事物的特征,发掘事物的本质,这样不仅可以使议 论更深入,而且可以使思路变得活泼而开阔。
5 j3 @; W7 b" p
" p8 e9 l! I4 U7 s除了古今联想以外,还可进行类似联想(有相似的特点或本质)、对比联想(有相反的性质)、因果联想、连锁联想等等。
. x8 Q+ e9 D! ?8 u) K( d7 }0 a6 q"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