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是县政府办公室的秘书。
+ b5 e2 b! f, i" s7 l" l9 N 刚进办公室那会儿,王一才二十三岁,就像一棵刚被大雨冲刷过的小树,青春,明净,还有几分稚嫩。 ) }! f, F0 ~7 Z6 ^) ^. ~& X- `
办公室主任对他说,作为秘书,提高文字水平,写好材料是硬道理,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
: A |7 l5 E3 b- @: V9 v) N1 \ 王一就把主任的话当圣旨,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读书、提高写作水平上。因此王一的文字水平提高得很快,还有不少文章在报刊上露了脸。 3 B6 y0 X! N- f/ g/ Y
办公室主任看王一的文章写得越来越好,就把为县长起草讲话稿的重任交给王一。
, x3 W X' v l& R 县长是位学中文的,据说也曾经舞文弄墨过,直到当了县长后才无暇顾及的。因此,县长对讲话稿之类的文字材料要求很高。曾经换了很多位秘书他都觉得不是很满意,弄得办公室主任十分为难。现在好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入选。 3 n, W5 v' T6 @6 H9 ]; x4 p
王一就感到责任重大,他知道自己的水平间接代表县长的水平,便丝毫不敢大意。
# j- B1 R* J6 q& a( ~8 A5 g/ |5 [ 王一倒没有辜负期望,每次给县长写的讲话稿总是很到位,可以说无人能出其右。他平时身上带个小本子,县长说的话他都认真地记在上面。到写讲话稿时,就把它们融合进去,加上他很善于揣摩领导意图,又有不错的文学功底,因此,写出来的讲话稿抑扬顿挫,该急的地方急,该缓的地方缓,深得县长赏识。 ; b4 t$ u+ Q* t) x1 n7 V
此后凡是县长的讲话稿,无论大小,都一律由他亲自操刀,�人写县长总不放心。日子一长,很多人都知道王一笔头硬,前途不可限量。
6 M2 T. E+ h% Y% c 有一次,县长叫王一去办点私事。王一平时忙着钻研学问了,对于一些人情世故知之甚少,或者说实际办事的经验几乎没有。王一就把县长交给的事办砸了。县长为此很是生气。 - V7 }' ]- s; D, A
年底,县里按照惯例要任免一批干部。有常委建议提拔王一。县长说,王一是位好同志,尤其是在写材料方面是一把好手。但这也正是他的缺点,这位同志除了会写些文字材料外,其他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以后再议吧! & G" k, k1 f" U! w8 _
王一提拔的事就这样被搁了下来。 9 m( B6 j9 G4 x3 r% n7 d
这话三传五转,就到了王一的耳里,他感到有些伤心。心想怎么能如此求全责备呢? ! A+ i6 o* o* i F/ i
好在这位县长不久就调走了,接着来了一位新县长。王一仍然被办公室主任安排做新县长的秘书。
2 S7 y3 ]" @+ Y$ B% q; F 新来的县长是从部队下来的,说话办事直来直去,不喜欢绕弯子,更不喜欢讲大道理。因此,他不太重视文字材料,说那是“文字游戏”。新县长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口才极佳。围绕一句话,他可以说上半小时。每次开会,虽然王一为他准备好了讲话稿,但他不会照着稿子念。他习惯在会前简单地一、二、三、四列个提纲,会上就围绕提纲即兴发挥,却讲得十分精彩,并时有惊人之语。
) \1 z5 G. ?2 C6 h( K 时间长了,王一就摸准了县长的习惯。王一写的讲话稿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了。于是,王一也就乐得清闲自在,每次为县长写讲话稿时,他也就是做个样子而已。反正县长又不看,干嘛那么辛苦呢?值得吗?
, ]# T \% x; ], o4 a) S# V: t 吃过了一次亏的王一这回学乖了。他把很多精力投放到与各单位的“一把手”联络感情上,以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应付人情世故的经验。 & i4 X0 t; R* u$ W5 I& {. a9 b$ ~2 s
凭着自己特殊的身份王一可以说是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秘书当得有滋有味,日子过得舒心惬意。
0 n& j- q' R2 a6 P2 _ 有一次,要召开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5 ]8 V# j# Z$ ~; q. f 不知是什么原因,轮到县长总结讲话时,平时不喜欢照稿子念的县长这次却拿起了稿子。
/ f( y4 E1 ?3 t$ d* z, I- U7 y n$ t 这下,王一慌了。因为这份讲话稿,非但不是他写的,他甚至都没有认真地校对过。他的心头实在是没底。 5 A* {! _1 B: T( z! d3 ~3 E) ] V" O
县长在念讲话稿时,王一紧张得连头都不敢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