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有人感叹,宁愿扛木料,不愿写材料。写材料确实令人头疼,但无论机关还是基层,都难免写材料,尤其是领导机关更离不开写材料。汇报工作要写汇报材料,指导工作要写文件材料,总结经验要写经验材料,宣扬典型要写事迹材料,开会则要写讲话材料。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拿笔杆是领导机关开展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工具;通过文件材料指导工作,影响范围更广泛,效果更明显。笔者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有四方面经验可供借鉴。5 E2 K1 m8 C ]6 V
. U( C6 T5 K' s0 t: F* i6 D一、从“一大抄”到“一支笔” ——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有人说 “天下文章一大抄”,但这个“抄”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关键是要会“抄”、善“抄”。实际上,材料=积累+ 研究 + 组合+ 创造。所谓积累,就是大量收集相关资料,报刊上的,内部文件上的,时时处处做有心人。所谓研究,一方面是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则是对所要撰写的材料进行研究。所谓组合,就是灵活运用相关资料、信息,用论据说明或论证观点。所谓创造,就是要把生硬的改成生动的,把过去时变成现在进行时,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有的同志之所以有时候感到没东西可写,就是占有资料不充分,平时对相关资料研究不够;如果积累了大量资料,并在脑海里有一定印象,材料来了,心里就有底,就能“信手拈来,皆成文章”。如做党委秘书工作,就要把历年的党委工作报告和主题讲话进行收集整理,平时注重研究,这样写起来就比较顺手。应该看到,各项工作都有连续性,也有一定规律可循,不可能年年都出新思想,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创造,也就顺理成章。当然,照抄照搬是不行的。写材料时,要把上级新的指示精神和本单位当前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善于把握侧重点,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尽量讲新话,空话、套话、大路边上的话尽可能少用。 + d/ D) G. F' O9 K X% R- E2 Y" V. A, i. ]* K 二、从“吹路子”到“挤牙膏” —— —思路清晰天地宽。老机关都有感受:领导带头,材料不愁;领导经常“吹路子”,材料容易上路子。一方面,领导思想丰富,站立点高,跟首长一块研究材料,思维层次提高快;另一方面,领导大都是材料高手,对各种材料的撰写技巧有深切体验, “吹路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手把手帮带的过程,机会十分难得。作为一个年轻干事,只要是领导带着研究材料,就要想方设法参与其中,既能跟领导学写材料,又能借机熟悉相关情况。写初稿就像挤牙膏,路子吹得顺畅,初稿就相对好写。在参与“吹路子” 当中,有这么几方面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先就研究的问题拿出提纲。这样做的好处,既能锻炼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对照领导的思路看差距、找不足。二是在吹路子时,要思维活跃,敢于发言,不要怕说错,其实就是说错了也能启发别人的思维。三是快速记录,尽可能地多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吹路子的过程是思想碰撞的过程,有些好思想、好语言,过后不见得就能想起来,等到写时才恨少就为时晚矣。四是趁热打铁写初稿。 写材料不能拖,有材料就像有心事,与其拖得心力俱疲,不如借着“吹路子”的东风,加班加点先搞出初稿,有了初稿心里就会踏实许多。+ Z% o1 J0 a9 Y* n! c! G# S
& \# W0 ?: \3 G$ e% I8 A H5 \%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