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写作解题方法和原则5 v& J" g/ v6 V7 K& }/ [
1.解题方法
% a+ R' p' f( F' ?* J) a0 S; A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求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且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的成立条件是否充分。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f1 L4 w/ m2 ?% J/ G: \* p
(1)思路过程:先找出题干中的缺陷(一般题干中会存在七八个缺陷,考生最少要找出四五个缺陷),再将这四五个缺陷进行分析评述。) ^$ v9 [4 Q/ V/ v1 i
(2)写作过程: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文章标题很重要,要占2分,所以一定不能漏掉。开头段要点题,概括原文的论证过程和结论,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中间段对这四五个缺陷进行评述,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序,注意语言要简洁、准确。结尾段扣题、总结,要有力度,能够和开头段进行首尾呼应,高度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和观点。
8 E5 H- a! u* k: [1 `9 u2.基本原则
6 H" Q) k; u/ Z. z! i1 F8 _(1)注意专业意识——工商企业管理。这就要求考生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 o5 I. P3 g- R5 b3 L(2)注意时代特色和国际、国内大环境。在工作之余要多关心国际、国内的新闻大事。
" O, p0 h9 V J" z4 ]! p. o; T n" ~4 s(3)要理性思考,注重写作的科学性、客观性、严谨性、实用性和缜密性。( U/ w) n' H; [8 G0 _ y/ G! n; \
(4)不需要感情色彩,不偏激,不求怪异。
% h I( `* c- C2 n(5)控制字数,注意结构,标题可以在成文后再最后确定。0 o( t) S( J# D7 A) m) I; ], f
二、常用语气词汇
8 D$ {" V/ J( a/ J' _" N(1)引入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时多用这样的词汇:“可能”、“或许”、“大概”、“也许”、“一般”、“大部分”、“通常”、“很可能”、“完全有可能” ......
: F0 U! G, }3 k- Q8 H) o(2)批驳原文的论证和观点时多用这样的词:“成问题”、“不严谨”、“不确切”、“可能不成立”、“不一定”、“未必能推出”、“有些牵强”、“难以必然成立”、“不敢苟同”、“值得商榷”、“缺乏说服力”、“令人费解”、“尚需完善”、“难以令人信服”、“很难站得住脚” ......; S0 Z: e: W! P7 ]$ ?
三、常用结构词汇
4 w, f" V2 |- o w" @5 Q; t7 I% P7 d9 p1.大连接词
* U- U. V! d, ~( V“首先”、“其次”、“再次”、“另外”、“最后”、“总之”、“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等。本论部分每段的开头建议使用这样的连接词。
( q( T S8 M6 ]: s7 K0 U+ E1 y2.小连接词$ m$ d+ @2 U7 ~, A+ u: r* ?2 I
“而且”、“还有”、“况且”、“更何况”、“更重要的是”等。本论某个段落中如果你要分析题干的多个逻辑问题,那么几个问题的分析之间,你可以使用这样的词来承前启后。
F: o( ], L, O/ u) v# s3.分析引导词2 p8 J2 U& y) o. q, m* J( ]5 Y
“很可能情况是”、“比如”、“试想”等。分析和批判题干的推理问题时,如果你需要引入一些现实的情况或是自身的经验,那你不妨使用这样的连接词。! E) J8 \1 v' @7 n
4.分析收尾词( ]! B8 H. z, b$ Z
“如果实际情况是这样......”在引入和批判题干的推理问题时,如果你需要引入一些现实的情况或是自身的经验,那你不妨使用这样的连接词。- U6 C' W' ]8 E+ K* D
5.开头和结尾8 h7 x4 j* q# K) S+ r, A
标准的开头和结尾可以采用下面的方式:
0 @% O6 s+ q( g! C) N开头——上文通过一系列成问题的推理推出结论说......(省略号部分是引用原文)。但是,这样的推理是难以必然成立的。( l# [3 `2 D8 b# ?
结尾——综上所述,由于上文在推理论证过程中存在诸如此类的逻辑错误,所以,上文论证的有效性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都是值得商榷的。 j# }: h# G4 B8 j5 M
四、常用命题方法
6 E' n# N$ ]) }; m. ~+ V论证有效性分析按照现有的评分标准,必须要拟题目,否则就要扣2分。下面提供几种常见的命题方式:
* o N7 k T8 v& ~" H(1)万能型命题法,如《一份存在逻辑漏洞的论证》。5 h8 S7 y: j7 Z/ M' n6 O2 @0 B
(2)质疑型命题法,如《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真的不超过五个吗?》。
4 |9 @/ E# q/ j" n(3)形式型命题法,如《对某某文章的论证有效性分析》。
/ f$ X* q2 V( [6 j(4)普通型命题法,如《似是而非的论证》。5 S2 }% ^6 G1 k H+ G4 [
五、常用写作手法- l% j8 Q9 p" r1 b
论证有效性分析一般是就事论事,对题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直接分析,一般不必用华丽的辞藻进行修饰,但我们也可以在务实的基础上展现自己的语言风格,适当运用一些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也可以运用幽默、讽刺等语言表现手段来增强文章的写作效果。4 V9 P, R! n9 q- U6 X
具体来讲,写作分析的手法可以采取对比直接驳斥法、反证法、对比法,也可以采用归谬法。! x: b7 x/ t0 A9 ?2 V
1.直接驳斥法% H' T+ y( o& u
直接驳斥法是直接驳斥对方论点的方法。要想直接驳斥论点,首先要抓住对方论述中最主要、最本质的论点。然后针对该论点,或用事理剖析,或用事实批驳,达到充分暴露错误论点的荒谬之处的目的。
8 I7 B( y& o: E# k' ]3 r0 v9 L2.反证法
+ c1 @& ~% E% j5 q' z" `) j6 S揭露和批驳对方的谬误叫反驳,也叫驳论。反驳也是一种证明,就是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观点。( g U- B3 k) Y$ j9 Z
3.对比法9 w1 Z6 ~4 b; y1 }
对比法是指围绕一个中心论点,从正反、纵横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正反对比,是将问题正确和错误的两方面分别展示出来,使是非曲直一目了然。纵横对比包括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纵向对比是把事物放在不同时间段里进行比较分析,横向对比是把发生在同一时间段里的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状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对比分析可使观点更为鲜明有力。2 D+ O) V( Z8 l, E" K" K
4.归谬法- Q( J, g) B$ V5 a
归谬法,就是先假设对方论点正确,然后加以引申、发挥,直至得到荒谬的结论,以此驳倒对方的错误论点。这种方法以假为真,将对方逼入自相矛盾的困境,而且词锋锐利,语言幽默,又有讽刺意味,非常适宜在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中加以使用。: C m+ K C6 N. y: q2 z- ?$ g2 M
第二节 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方法指导
?: s. t0 h- g8 V9 A; W/ g从论证有效性分析题干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主要特征来看,论证有效性分析的逻辑推理错误主要有以下14种类型。了解这些类型将有助于考生在考试时快速辨明题干中存在的问题,顺利进入构思与写作的阶段。
4 j8 I7 N0 V" e例题" u% G9 ~9 L3 y0 \( h, L% X
下文摘录于“奥林匹克食品集团”给它的股东的一份年度报告。“奥林匹克食品集团”经营食品加工。“加工业的成本会随着它经营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这是因为企业能运用不断积累的经验来改进工艺、提高效率。以彩照冲印为例,1990年冲印一张普通彩照成本为1元,到2000年下降为0.2元。食品加工的情况也一样。我们奥林匹克食品公司马上要迎来25周年庆典,这么长的从业经历,无疑可以使我们建立信心:本公司可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7 h; K# J8 V: N: F' r
(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求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还要注意逻辑结构和语言运用。)
: Y: U3 Y/ ?* R4 r" [5 O4 [一、写作步骤和方法
. t: I, {( w4 {" v0 _1.如何发现写作的分论点& j% `/ ?7 G* D! X* S* c
(1)识别:提出批判性问题。
! ?5 N( O3 i% b/ j6 o* l1)原文的结论是什么——奥林匹克食品公司有信心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
7 n# ?7 \! q. u5 g1 `2)原论证的主要论据(支持结论的主要根据)是什么——经营经验的积累(彩照冲印仅10年,本公司近25年)。
! y9 T8 }1 K" ]- K) v# f(2)分析:提出批判性问题。
! H H9 G8 r5 U7 ^; C- R: H) V4 B1)结论中的主要概念是什么——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核心概念)。/ ^4 n$ _' j' A" ]
2)论据的支持力度如何——首先,经营经验不足以保证实现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其次,经营经验即使能保证实现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它仍然不足以保证该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为成本最小化只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有利条件之一。, ?8 V* Y4 k1 f# i
(3)评估:概念、根据和论证方法有何缺陷?# U+ C7 o. D5 y
1)错误类比。
" I# f8 x6 k2 s4 f' Y4 z2)假设不成立(除非假设经营经验是影响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唯一因素,否则,论证不能成立)。. g. B G% x, b/ z) }
3)混淆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或者,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成本最小化,视为充分条件。
' x0 ~. a: E+ f7 Q2.如何对分论点进行论证
! @/ a# H2 N3 F, R0 w! U. K5 ](1)反例削弱方法:寻找反面证据(不利于得出原文结论的证据)。& B( k# ~ A+ d& d: F0 i
1)为什么经营经验不足以保证实现成本最小化——挖掘影响成本最小化的其他因素,寻找反例。7 G# H& @2 v2 k
2)为什么低成本不足以保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挖掘影响利润最大化的其他因素,寻找反例。
3 {: V5 Y0 V( ^. q2 _" E; c(2)识别与阐述:熟悉逻辑错误的常见类型及其表述。
/ M; E3 t% h- }: D( c" u1)为什么说论证中的类比是错误的——找出不可比的因素。! |1 `3 \5 ?' C3 ]1 m
2)论证所依赖的主要假设是什么——说明假设不成立的理由。: ] `0 P0 ~ p9 z1 T) w3 K
3)为什么说混淆了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两个概念间的关系——误将必要条件视为充分条件。* _" v. I, i! r, D) s
3.如何组织文章的结构、进行语言表达
* L# J* i- ^6 Q, d(1)结构安排。
4 W8 T+ H5 W Z: p- e% [1)从哪儿开始——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表面:经营经验与成本最小化的关系(直接的关系);深层:成本最小化与利润最大化的关系(潜藏的、间接的关系)。
/ ~, Y& B' ?: q# z. W5 u! k2)在哪儿展开——在主要根据(经营经验)与核心概念(利润最大化)的关系上展开。
6 M( e: @' o/ b% |1 Z/ h; G3)到哪儿结束——对严重的逻辑漏洞进行总体评估。2 z" a3 A5 G' k# t8 y
(2)语言表达。
: `2 ]' @' V, ?" _# a1)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尽量不用形容词和比喻,杜绝夸张性语言。
x7 T5 B6 I5 L( ^3 f; |" `2)详略得当。掌握好对分论点进行论证的多与少的尺度,避免多余或过多的解释。2 w2 `- p6 }/ `1 A' H, Y [* E
3)怎样表述逻辑缺陷——避免使用标签式语言,使用解释逻辑错误的通俗性语言。
: r; R" ~" e# X' x5 r! ~二、参考样文
# d4 _" B( g& A$ D* c: ? x经营经验是影响利润最大化的唯一因素吗, N* N& N5 ]* r) X9 F8 t3 l" _- M
奥林匹克食品集团认为:他们有信心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这一经营目标,但是,这一信念所依赖的根据是不可靠的。8 X, n; a& `* P! d, d! I$ M
其一,奥林匹克公司仅以近25年的经营经验不足以保证他们实现成本最小化的目标。诚然,技术和经验的提高能帮助降低食品加工的成本,而其他一些特殊的因素却可能会导致加工成本的增加。比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可能会对食品加工提出更高的保鲜要求,这会增加食品加工的服务成本。再比如,为了加强食品加工业的行业规范,政府和卫生部门可能会颁布和执行更严格的卫生检查标准,与食品加工相关的生产、贮存等环节的卫生条件的改善,也会增加食品加工的成本。因此,单凭经营经验不足以保证实现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v" X9 B5 p1 c
其二,即使奥林匹克公司能以近25年的经营经验保证他们实现成本最小化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仍然不足以保证该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公司的利润收益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降低加工成本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其他诸如产品销售情况、原材料供应、消费者的偏好、市场竞争、产品质量等,在这些方面发生任何不利的变化,都会影响公司的利润。公司必须加强在这些方面的应变能力,才有可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仅仅依靠长期的经营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t$ Q; H% B8 ] ~" h
其三,对工业品加工来说,随着经营时间的延长和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通常会降低加工成本,增加收益。但是,由于食品加工与工业品加工之间存在许多不可比的因素,如卫生和保鲜等方面的要求,简单地将工业品加工中的一般情况推广到食品加工业是错误类比,援引彩照冲印的事例缺乏说服力。, z( a' q3 [$ E
总之,该报告的结论是在假设经营经验是保证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唯一条件下做出的,这一假设显然是不成立的。另外,实现成本最小化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保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奥林匹克公司若要使它的股民确信其有赢利的能力,就必须对其处理影响成本降低和公司收益的许多其他关键性问题的实力做出详细的阐释和有力的论证。 $ _+ H' v- E5 Y8 @3 n/ X4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