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领会领导意图
y6 `, C9 T+ A1 B$ Q. ?7 v$ _* r$ d6 ~- V% e
◎文/ 张传禄 顾淑龙
# s( X' A3 r' n
: L) P. j" B! f; Z案例回访
+ L* P& t1 R8 O9 j2 m5 Z2 S2 \
. }) |) ]0 S1 h w/ t0 M5 F4 R童慧琦到办公厅报到那天,赶巧厅领导正要处理一件棘手事。“信访专业户”范老太太被一位上级领导的老母亲领到家里。上级领导的母亲有着菩萨心肠,出门散步时偶遇范老太太,听了她的倾诉,顿起怜悯之心,手挽着手带她到家里再做深谈。范老太太宛如找到了“靠山”,准备常驻上级领导家打“持久战”。
0 |# O2 b W6 a# J( h# b8 Y5 l
2 X; R/ e0 c0 I0 e, o2 x/ Z) N范老太太所谓的信访问题,不是这位上级领导工作权限之内的事儿。她若把上级领导家当作信访“根据地”,自然会给这位领导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办公厅领导很快得到了信息,立即派人前去处置。这当儿童慧琦前来报到,正撞上一个实战检验的差事。王副主任便说:“童秘书,你来得太及时了。别的事以后再谈,有个紧急任务交给你,立即带车去领导家,千方百计把范老太太接出来,安顿好。”
7 X( b# ?4 L2 K1 G
$ s1 S) J. \2 @: a' [“明白!”童慧琦虽然初出茅庐,也深知此事责任重大。他不敢怠慢,急匆匆驱车往领导家方向驰去。在领导家的客厅里,见范老太太正与领导的母亲聊得火热,便满脸堆笑地说明来意,表明诚意,费尽口舌总算把她哄上了车。
: b$ ?& Q. j- y% a+ |4 t
8 z7 Z2 d; n: C3 D2 v8 u# L出了领导家的大院,童慧琦暗自松了一口气,总算“接出来”了!厅领导还要求“安顿好”,怎么才叫“好”呢?他脑海里闪现出那句“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广告词,就灵机一动来到一个高档宾馆,把范老太太的食宿安排妥当之后,回办公厅向领导复命去了。
$ l' q- C" ?0 T' S4 L
# d7 \' D7 K# t7 d“安排在了高档宾馆?”听到这里,王副主任舒展的眉头立马皱成一个疙瘩。见此情景,童慧琦忐忑地问道:“您不是让我把她安顿好吗?”
( \# q' p& J$ m: `, q
8 b% h. l) _ b8 P7 s( B“安顿好,并不是一定要安排在高档宾馆。你找个内部招待所安排下,也叫安顿好。”王副主任无可奈何地苦笑道,“你刚来不了解情况。这个范老太太所反映的问题,其实早就解决了。这下让她住进了高档宾馆,会让她产生错觉,误以为她的无理取闹取胜了呢。”
8 n7 v1 J% H. h* P
5 m& k2 P; V- l7 m1 a
“这……”童慧琦听到这里,额头上直冒汗珠子。他后悔自己没有真正理解领导意图,稀里糊涂把事情办砸了。
# q: z$ d6 a, U
T% w3 k( l" @: d1 }4 E7 R7 V
“当然,这事也不能全怪你,我也有责任,没有交代清楚。”望着童慧琦紧张的神情,王副主任和蔼地笑着说,“你也不要太自责了,范老太太的问题,总有办法解决。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付出的代价可能会大一些。吃一堑长一智,咱们共勉吧。”
( [0 F! @/ `8 Y- |' s) i
% K- ^$ z8 a7 t; `9 T还真被王副主任言中了,范老太太赖在高档宾馆里就是不出来。最后只得启动法律程序,才使她的闹剧收场。这次“出师未捷”对童慧琦的警示实在太深刻了。从那时起,他一直心有余悸,时不时暗暗告诫自己,千万别把领导的意图理解偏了。
]8 M) I9 F$ t6 W- D' R8 ~
9 ^2 X0 S/ R0 H2 m) B4 r
“听得出弦外之音,看得出难言之隐,品得出个中奥妙”,这是童慧琦对领会领导意图的深刻体会。多年的实践使他深切感到:领导的指示要求倘若直截了当,意图表达明确,那么正确理解就比较容易;但由于某些原因,有时领导意图表达相当隐晦模糊,或点到为止,或旁敲侧击,甚至只是某种暗示;还有一些事情,看起来领导表态要办,其实他内心不想办,需要执行人在领悟之后给挡挡驾。
" `0 o) v% p1 I( j& X& D( d& x# F
/ b* Y( d5 J% o随着时间的推移,童慧琦渐渐摸清了准确领会领导意图的方法和诀窍。他觉得,除了从党委决议、领导讲话、重要工作部署去领会外,还要处处留心领导在不同场合的言谈。用他的话说,领导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说的话,都不是随意说的,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有些领导同志,甚至在开玩笑时说的话,都是有用意和有所指的。有些意图,不便在正式场合说,不便在办公室说,还专门“挑选”和“利用”一些似乎不太正规的场合说出来,比如就餐时、走路时、坐车时。所以,在领导身边工作,要时刻把耳朵竖起来,做到“说者无意时听者也有心,说者有意时听者更有心”。
% M: N& h' |: E) U# B3 F: f- R! O
“经常与领导交思想”,也是童慧琦的重要心得。他认为,与领导交流思想能起到投石问路的效果,可以从中了解到领导的真实意图。当工作有创新举动时,当对某项工作的办理拿不准主意时,当将要提出一个新点子时,他都会事先将自己的想法、打算、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可能达到的预期目标等,找机会采取咨询、复述等方式,先跟领导做必要的确认,使自己不明确的问题变明确,明确的更透彻,不完善的变完善,完善的更完美。因而,待他正式将自己的建议和点子报告时,在领导那里大都一路“绿灯”。
6 J* P Z% v1 Z+ U4 b! D0 ?
6 K& q* S; Y8 ?0 t Y提问:你对童慧琦真正领会领导意图的做法怎么看?
/ z* g- n J; `. ?8 M1 p
' R) |/ e- t2 _1 |' z U* x读者视角
3 d' j" `8 z. j: m
& u( j/ L) V: W* f- l真正领会领导意图并不是强调要善于察言观色、揣度领导心思,而是要树立目标导向,始终把工作要实现的效果放在第一位,这才是领会领导意图的重点所在。
# x" X0 s( L+ \) z$ I: a* g
7 c6 x+ U1 {" s
顾淑龙(国家信访局办公室综合一处调研员、副处长):
; m8 r7 c: V; q: o$ m, r {
$ L4 h( n; z: B3 ?. ^0 V童慧琦处理范老太太的事情失利之后,领悟到了“真正领会领导意图”的重要性,这一点可以说牵住了秘书工作的“牛鼻子”。他在此后的工作中及时总结教训,提炼方法、诀窍,真正做到了一通百通。从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几点启示:
' e% Y1 k4 H! B5 \+ A9 z
$ H9 P- M( n3 ~/ b领会领导意图要把重心放在工作效果上。秘书工作的核心是服务,其前提有两个:一是准确领会领导意图,二是将领导意图落实到位。前者考验领悟力,后者考验执行力,检验的标准就是能否把事情办好。有句话说得好:“谋事不叫真落实,干事也不叫真落实,干成事才叫真落实。”因此,真正领会领导意图的重点并不在于善于察言观色、揣度心思,而是要树立目标导向,始终把工作要实现的效果放在第一位,这才是领会领导意图的关键所在。在秘书工作中,偏离目标导向,忽略工作效果,很容易好心办坏事。案例中王副主任给童秘书派活儿的本意,是把范老太太接出来给上级领导解围。而童秘书由于热情有余、经验不足,把重心放在了范老太太身上,以致造成了工作被动。
r" F' [* }1 k* J9 ]% U8 i4 n
" I$ f' J' h2 U1 o1 j+ b. f
领会领导意图要养成谋定而后动的习惯。领导安排了任务,要马上就办,但也不能草草上阵,而要三思而后行,这是真正领会领导意图的功夫所在。这么做看似耽误时间,实际上磨刀不误砍柴工。秘书工作者应在确定“怎么办”之前先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做必要的调查了解和思考分析。童秘书处理范老太太的事情“出师未捷”,主要原因是“刚来不了解情况”,如果他能多问王副主任几句,并利用路上的时间用心琢磨,在工作“热运行”前进行“冷思考”,虽说不一定当时就让范老太太息诉罢访,但也能够把领导的意图领会得更深更准更透,牢牢把握住工作的主动权。
( A* I7 c" F6 Q& O
- c( i* m5 d# h% C 领会领导意图要靠平时多用心。真正领会领导意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诚如童慧琦后来总结的那样,要“听得出弦外之音,看得出难言之隐,品得出个中奥妙”,倘若没有对工作全局的准确把握和对领导思想方法的深入了解,谈何容易!这就需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有心人,像他那样“时刻把耳朵竖起来,说者无意时听者也有心,说者有意时听者更有心”。只有这样,才能搭建起秘书与领导之间“心心相印”的桥梁,形成“无声胜有声”的默契。
! a6 W3 ^6 r/ A2 |% n) f
. e- H& L7 a4 m/ u4 A( p- J
作者感言
( ?3 e% B E. `& P9 d l, I( q2 Q0 E$ N: G# d
领导交代的事项,大都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内容——办什么事?二是时限——什么时间完成?三是要求——工作标准、注意事项等。在接受领导交办的事项时,一定要把这三个要素搞清楚。
0 a8 G, v: }, q! m5 }: p
5 i) j. l/ L/ ^
张传禄(解放军防化学院原政治部主任):
1 C6 }9 |4 t5 ~/ f2 j( L" ~; p
. }% m" U4 @8 R, N* S
写完这个案例,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与浙江省委督查室干部座谈时的谆谆告诫:“拿到一个批示,一定要在真正领会领导意图的前提下,分析研究该怎么处理。有时领导批转一个材料,就是转给你参阅而已。你觉得这个材料反映的问题是对的,反映的情况是属实的或者失实的,认为应该这样处理,如实反馈上去就行了。有的部门往往接到一个材料后就报告说,根据您的批示精神,我们一定要怎么做怎么做,这样就有点反应过度了。有时领导写个‘阅处’,也不能理解为一定要查办处理。总之,一定要准确理解,深刻领会,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领会领导意图,的确是秘书工作者应备的良好素质。
. \3 q; y. n, |- S/ e9 d; v
- k' m! g" r/ x- N% ~9 n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机关人员在理解和把握领导意图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常见的现象有:要么对领导的意图充耳不闻,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要么浅尝辄止,理解不准,把握不全,与领导的本意相去甚远;要么只领会表面,悟不到本质,领会不了领导的真实意图,甚至与领导的意图背道而驰。平时草拟的一些文件,一遍又一遍被领导打回来,其中多数不是文字问题,而是与领导的意图不吻合。即使是文字问题,也说明文字没有准确表述、传达出领导的意图。所以,秘书工作者一定强化真正理解领导意图的责任自觉和使命自觉。
2 A+ o- ?+ M9 S7 j* S* x
( x8 T8 s0 f2 i. F/ S首先,要理解领导的本意。完整准确地理解领导意图,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偏离本意。清雍正年间,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当时,皇帝下诏书,要清查自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地区拖欠的巨量税款问题。江苏巡抚接到圣旨,认为“清查”就是严加追缴,因此抓了1000多名在规定时间内交不上税的官员。而苏州知府童华认为“清查”就是弄清来历,查明原因,并非抓人问责。后来证明,苏州知府的理解是正确的。以史为鉴,理解领导批示的本意十分重要。
1 o: ^! E) D; e& f9 i# [" o* p, g1 q1 z" r5 b- m
其次,要理解领导的寓意。作为“老机关”,我和案例中童秘书有着同样的体会。一般来说,领导讲话都是直截了当的,意图表达得非常明确,这时正确理解贯彻比较容易。但有的时候,由于受到某种限制,只好采取点到为止、旁敲侧击的办法,领导意图表达得隐晦模糊,有时可能只是某种暗示。比如,领导对某个事情或问题已经有所思考,但不好明确表态,这时可能选择一种模糊的表达方式,或签上一个名,或者画上一个圈。这是表示同意还是不同意?如果你对领导意图似懂非懂,也不多问,便凭想当然办事,结果很可能与领导的要求南辕北辙。还有一些事情,看起来领导表态要办,其实内心不想办,需要秘书们在领悟之后给挡挡驾。所以,要听得出弦外之音,看得出难言之隐,品得出个中奥妙,这样工作起来才会靠谱、上道、顺劲。
6 B+ }" N3 {: X1 Y
) w+ Q3 G E0 y再次,要理解领导的全意。在机关工作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领导交代任务,就是简单的几句话,一时让人摸不着头脑。领导可以简单地布置,下属却不能简单地理解,而需要全面理解。有经验的机关干部,在接受领导交代的任务后,不是匆忙动手,而是首先把领导关于此项任务的真实意图搞清楚,把任务的性质、目的、要求搞清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一般来说,领导交代的事项,大都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内容——办什么事?二是时限——什么时间完成?三是要求——工作标准、注意事项等。当领导交代的任务信息量比较大时,要用三个要素加以归纳整理;当领导交代的任务过于简单时,要用三个要素加以发挥完善,简要地口述自己对任务的理解,得到领导认可后再行动;当领导交代的任务超越客观实际、难以完成时,要用三个要素加以调整,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供领导参考。通过把握三要素,为理解和落实领导意图奠定基础。
, p }! @- h3 P* L+ b0 u6 H8 l) P8 g! L6 d3 j,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