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文中“工作结合”的5种常见表述
+ ^6 V) z3 ~( g1 V: `+ ]5 W0 o. H4 { d) c7 `3 k! I& }, B
在贯彻落实上级某个单项工作部署的时候,或者执行本级某个单项工作决策的时候,往往不是单独、单纯地对这项工作进行安排和实施,而是要与既有的、相关的工作结合起来,进行安排和实施。 ( k" t. o( P) n/ i$ P% k
- [* c& a* Q V6 l
从哲学角度看,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某项工作就是事物之一,脱离了客观联系,根本就无法存在,当然也谈不上发展。 ! B S. O0 J3 h. g6 d& { `/ V$ t
; c' U) T9 i% F: t- J从工作角度看,完成上级部署或本级决策的某项工作,不可能把其他工作都停下来,单一、机械地去干上级叫干的活儿,只能在有序推进常规工作的进程中,有所侧重、协调推进那一项工作。假如非要把某项工作孤立起来看待,这项工作就不可捉摸了,贯彻落实更无从下手了。
& E4 [" e, ^5 ?- C9 X
6 M1 _( o' F5 F9 r开展某项工作与相关工作结合进行,实质上是借助另一项工作的开展来实现此项工作的开展,类似“搭便车”、“攀高枝”。具体到工作实践中,就需要确定可与之结合的工作对象,统筹推进,综合求效。具体到公文(讲话、方案、信息、汇报、报道等)写作中,就需要对“工作结合”这件事本身进行科学表述。 0 B5 S& k0 t1 i1 V( p! g
$ J3 W& A! t6 ] Q( W% t) D' I5 X
怎么对“工作结合”进行科学表述呢?不要在稿子里左一个“结合”、右一个“结合”,反过来倒过去地“结合”。需要潜入“结合”内部,研究“结合”原理,摸索“结合”门道,获取“结合”诀窍。什么是“结合”?百度的解释如下:
( ]5 P* ?- I% f' U* R# S8 F# Z% k0 {" J
结合:①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理论~实际。 ②指结为夫妻。【词语辨析】“接合”与“结合”。“接合”所用的对象比较具体,如“城乡接合部”;“结合”比较抽象,如“理论结合实际”。“接合”的各部分基本上还是各自独立的,只是相接触的部分连在一起,“结合”的各部分合成整体,是相互融合的。
! ^3 b7 g% L2 V# T- k4 n$ m1 l5 {; H2 B) W/ Q
由此可知,我们公文里的“结合”,指的是让工作与工作之间发生密切联系。这种结合无形无象,意会才好言传。对于抽象的事物,唯有从形象入手,才能深入理解。若是从概念入手,依赖着比较高级的概念“顺杆爬”,是无法准确认识事物的。真理植根浅显,浅显源于形象,形象方致深奥。例如《易经》。
8 J: i( [0 s. Z/ T. F6 [3 u
4 Y6 G( S' M4 b下面,以甲、乙结合为例,甲项工作为上级部署或本级决策,乙项工作为甲项工作进行结合的对象。做好甲项工作是目标,做好乙项工作是做好甲项工作的载体、凭借、手段。工作实践中,结合开展乙项工作,来开展甲项工作,使甲、乙两项工作实现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公文表述中,有以下5种常见句式:
/ X% w1 p) N2 m* ` [* J& Z- |. s3 b5 X
1、把甲融入(纳入)乙。把甲项工作放入乙项工作之内,让乙项工作成为甲项工作的促进力量,使甲项工作在乙项工作进步中实现进步。可以赋予甲项工作更重要的地位及意义。例:
+ n- @$ B; {2 e7 h$ u1 h) l" a
* C& {7 P! d9 ^' V: F7 l2 x6 L(1)把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 : |5 F) u- f0 u% o+ b$ t* E
) [+ S$ [9 Q6 B" w# k3 V* A+ D s. t(2)把安全警示教育纳入进思想政治工作之中。
+ L; W0 s0 \8 G9 M+ y5 s
' s. Y: U/ h8 T+ h) U0 e/ _, @2、把甲作为乙的抓手(平台、途径、方法、契机、手段、凭借、载体、依托)。让甲项工作的发展成为乙项工作发展的重要条件,着眼促进乙项工作的发展来促进甲项工作的发展。可以赋予甲项工作更重要的地位及意义。例:
/ y' K- g) I8 M1 t9 @9 t% @$ i2 y# z, o/ W# @
(1)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抓手。 1 F7 m t* c1 ?
/ Q) |. S% y$ f$ e
(2)把抓落实作为推动工作上台阶的重要抓手。 ) G7 p i+ ?" @. `& |) N6 ~
/ B& s! V7 S0 F' B9 F
' U6 g7 T$ ~% J0 r3 u) N
2 U- s7 R Q+ S- t" L- F1 n; _ |